十运足球比赛综述:鲜有亮点 备战奥运任重道远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10月23日09:34 新华网 | |||||||||
记者蔡拥军、王英诚、李勇华 山东队21日夺得男足冠军。北京队22日摘走女足金牌。十运会的男女足比赛由此画上了句号。回顾这次的足球比赛,展望2008年奥运会,就会发现,这里鲜有让人心动的亮点,有的是让人心里沉甸甸的担忧:以现在的水平,我们能在奥运会上有所作为吗?
“创新”赛制创出尴尬 为防止小组赛中出现以净胜球定名次而可能导致的假球,十运会男女足球比赛实行了每场都必须分出胜负的赛制。这一赛制在女足比赛中曾经实行过,在男足比赛中实行还是首次,但此前女足比赛实行的是靠点球获胜一方得两分、负方得一分的方法,与这次比赛胜方得三分、负方不得分的计分方法不同。 本次比赛的竞赛规则规定,在小组赛第三名比较成绩时,只看积分,如果积分相同则实行抽签。结果在男女足比赛的小组赛结束后,都出现了各小组第三名都得三分,男女足共6支球队要靠抽签决定命运的情况。在男女各有12支球队参加的比赛中,有1/4的球队要抽签,使得这一“创新”的赛制受到质疑。 与此同时,这次比赛的另一个变化也引起了人们的注意,那就是男足比赛只在最后的争冠军决赛中有加时赛,而女足比赛在淘汰阶段如果打平都要加时,但不包括第三至第十二名决定名次的比赛。 “创新”赛制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这种方法不能从根本上遏制假球的出现,而且使本应由比赛成绩决定名次之争改由抽签决定,被认为有失公平。 老将发威新秀罕见 在这次女足比赛中,一些“老将”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如北京队任丽萍、上海队浦玮、河北队张欧影等。进能入球,退能防守,这些老队员的表现使人们依稀还能忆起当年中国女足的风采。 与老队员的风光相比,女足新人的表现则不理想。虽然也有部分新人表现不错,但是整体来看,这些新人还难以完全代替老队员的作用,而且其中缺乏使人眼睛为之一亮的星级人物。这实际上给足球尤其是女足运动的管理者提出了一个问题:如何才能吸引和培养更多的新人,使女足水平恢复到当年? 与女足相比,男足参赛运动员年龄被限制在1985年1月1日以后出生。但是,就在这批青年队员中间,表现突出的仍是一些熟悉的面孔和名字,仍给人以靠“老将”吃饭的印象。一些在中超踢球甚至进入了国字号球队的队员,在各自球队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上海队主教练可可维奇就曾表示,王洪亮和毛剑卿的受伤缺阵使上海队不再是真正意义上的强队。 备战奥运任重道远 北京申办奥运会成功,使得中国男足和女足自动获得了参赛资格。能够参加这种高水平的比赛,对于女足和国奥队来说无疑是难得的机会,但是,如何才能在北京奥运会上赛出水平,不辱东道主的风采,从而以此为契机促进国内足球运动的发展,是一个现在就必须面对的问题。 曾经在奥运会和世界杯赛上多次获得亚军的中国女足,被人们寄予的期望也更多。但是如今,中国女足的水平每况愈下,届时能否从低谷中走出,值得人们期待。从这次十运会的比赛来看,女足想打翻身仗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相比于女足来说,男足的情况更不乐观。高丰文率领的国奥队曾经进入1988年汉城奥运会决赛圈,但是,无论是国奥队还是同样只“出去”过一次的国家队,都还有一个纪录尚待打破,那就是在奥运会和世界杯决赛阶段的比赛中一球未进。而目前这批队员能否承担起打破这一纪录的重任,还让人心存疑虑。 距离北京奥运会只有三年了,在这看似较长但从竞技体育周期来看又很短的时间里,中国女足和中国国奥队如何能够取得突破性的发展,以更高的水平和姿态出现在北京奥运会上,是摆在人们面前尤其是足球管理部门面前的一个严峻课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