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电视二台夫妻记者谈十运会:这儿就像开奥运会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10月22日15:29 新民晚报 | |||||||||
汉斯·加里与玛蒂娜·加里是一对夫妻,供职于德国电视二台。与其他120多名外国记者一样,他们是来采访十运会的。他们的采访生活如何呢?跟随他们两天,感受一下他们的十运采访生活。 今年五次来中国
这是今年加里夫妇第五次来中国。第一次是年初,他们首次来中国,主要是旅游。但很快,他们就被中国所深深吸引。 5月,他们主动申请来上海采访世乒取穑7月,他们受雇于德国大众公司,去北京拍摄一个广告片。9月,德国电视二台决定拍一部8分钟的有关中国全国运动会的纪录片,让他们来中国打前站。10月,他们正式成为全运会4000名记者中的一员。 他们还有可能11月下旬去四川采访世界拳击锦标赛。 平均睡六个小时 看完王励勤的男单夺冠后,加里夫妇连夜从无锡赶回了南京。抵达怡华大酒店时,已经半夜1时了。 即使不去南京以外的城市,汉斯与玛蒂娜回到宾馆,一般也要晚上11时多。而无论睡得多晚,他们次日一早,一般不会睡过7时30分。 “综合性运动会就是这样的,非常累,但我们已经习惯了。”汉斯说,“电视上放一分钟,我们在背后可能要工作100分钟。” 玛蒂娜则表示,这里的工作量可能仅次于奥运会了。 叫得出一串名字 至今,他们已经采访过了乒乓球、田径、水上项目、游泳、跳水、武术。“我们关注的是中国队的强项,中德两国有合作的项目,以及中国特有的体育项目。” 他们叫得出名字且最熟悉的中国运动员依次为:刘翔、王励勤、王楠、张怡宁、马琳、孔令辉、姚明、邢慧娜。 语言是最大障碍 汉斯与玛蒂娜还会说英语、法语、荷兰语与西班牙语,意大利语也略知一二。“但是,我们对汉语一窍不通。我听说,一个‘了’就能表达时态了,这对我们来说,似乎难以理解。” 由于这是全国运动会,所以,英语资料几乎没有。这给他们的信息收集带来很大困难。他们除了向志愿者了解比赛情况外,只能向熟悉中国的老外了解讯息。 玛蒂娜打算学一点中文,这对将来他们来中国工作会有许多帮助。 有些规定不太理解 不过,中国特有体制下的许多规定,让他们看不懂。比如,协议记分,让他们不太能理解。 “一个慕尼黑的运动员,送到柏林训练,全德运动会时,他代表柏林出战。所获成绩,一半算作慕尼黑,因为他是那里的人,一半算作柏林,因为柏林培养了他。”这样,他们才搞懂。另外,还有解放军运动员双记分。一触百通,什么弃权、假摔、0.5枚金牌,他们一下豁然开朗。 此外,一块奥运会的金牌,能算作两块全运会的金牌,他们也觉得很有趣。“金牌榜的奥秘,总算搞清楚了。” 刘翔很有明星气质 他们最喜欢刘翔。“这是中国人的骄傲,亚洲人的骄傲。而且,他特别有明星气质。” 前一天,他们还在问,刘翔每次在国内比赛,观众都能坐满吗?昨天,亲历现场后,他们相信了。不过,他们没有得到单独采访刘翔的机会。“他太受人欢迎了。” 他们认为,中国像刘翔这样的世界一流选手,除了语言还有点问题外,他回答问题的技巧,对待“粉丝”的态度,以及一言一行,包括他们的收入,都已经与世界接轨。 中国人特别好客 最令他们感动的是,中国人特别好客。 前天下午,他们去城里拍摄一些南京的风土人情。两名大学生为他们义务当了两个多小时的翻译。再加上胸前的十运会采访证,肩上的摄影机,他们几乎在南京畅通无阻。他们感觉是在一个奥运城市。 “尽管语言不通,但我们能够感到他们的热情。我们感觉在这里工作很安全,而且总有人会帮助我们。饭也吃得惯,东西也比较便宜。” 北京奥运定能办好 加里夫妇这次采访十运会,自然还要为2008年奥运会做准备的意思。“接下去三年,我们估计会每年来中国。” 他们对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几乎是百分百的确信。“看看雅典的场馆,许多地方连绿化也没有种上去。而从南京的全运会,你就可以想象到,北京奥运会能办得多么好!” 玛蒂娜说,据她所知,全世界好像没有一个国家,每隔四年举办一次这样规模的全国综合性运动会,而且各地如此重视,规格如此之高,连罗格也来了,还不止一次(指九运会开幕式)。 汉斯幽默地说:“你们每四年办一次奥运会,2008年北京奥运会难道办不好吗?” 记者 高兴(本报南京今日电) 德国电视台记者汉斯与妻子在南京奥体中心采访 周国强 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