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比赛的焦点永远是强者,因此,苏迪曼杯世界羽毛球混合团体赛的焦点就自然是中国队、韩国队、丹麦队和印尼队,就自然是这些世界最强队伍中最强的明星。然而,在“焦点”之外,依然有“星光”闪耀,他们也许是孤独了一些,但也能散发出独特的光彩——“焦点”之外的明星
黄综翰:雄心的安慰
很多记者有些不习惯——不习惯在没可能争夺冠军的比赛中看到马来西亚男单名将、世锦赛亚军黄综翰,但这就是事实。如果只算男队,马来西亚毫无疑问是羽毛球的“豪强”之一,他们的男单、男双都拥有顶尖高手,但要算上女队,他们就不够看了。1999年,大马最后一次位列苏杯赛“争冠组”的诸强之中,此后就蹉跎至今,仍然在为一个“升级”名额奋斗。黄综翰也就不得不依旧面对着这种命运——他距离汤姆斯杯和世界冠军都曾很近,惟独距离苏杯就是那么远……
但是,远离“焦点”并没有让黄综翰失去雄心。本届苏杯,大马最大的任务就是升入1组,重新获得争夺苏杯的机会。于是,黄综翰就在“焦点”之外找到了自己的坐标。他说:“既然我们来了,又有一个确定目标,我就得认真地去争取。何况,要想去争夺冠军,也不是一届、两届就能成功的事情,都要一步步地去努力。”
一步步地去努力,这就是黄综翰在本届苏杯赛上的“写照”。在本队升1组的几场关键比赛中,他不但出战男单,甚至出战混双,还都拿下了该拿的分数,帮助马来西亚队胜荷兰队、胜日本队,终于得到了重返“焦点”的机会。信心更足的黄综翰说:“我想,这届苏杯赛是我们迈向成功的第一步了。”
其实,除了雄心,“焦点”之外的黄综翰还得到了另外的安慰——中国观众的支持。长时间与中国选手的对抗,使中国观众都非常了解黄综翰,他亲切的个性给大家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因此,在不太受人关注的2组比赛中,观众几乎把加油声全部送给了他。黄综翰感动地说:“我感觉得到中国观众的支持,看到这么多人为我加油,我的士气提高了不少,也可以说感到很安慰了。”
是否能成为“焦点”,有时并不仅仅因为你是不是冠军。28岁的黄综翰还有时间,在他的下个目标——世锦赛以及2006年汤姆斯杯羽毛球赛中,他将再次回到“聚光灯”下。
张海丽:轻松的失落
参加八个月来从没打过的女双,又参加一年来从没打过的混双,没有出战最擅长的女单——然后,前印尼国手、奥运会女单亚军张海丽和荷兰队就在12日输掉了对马来西亚队的关键比赛,失去了争夺“升级”名额的机会,也失去了最后一个在本届苏杯赛中成为“焦点”人物的可能。
自14岁出道以来,无论胜利还是失败,“出走”还是“坚持”,冠军还是亚军,这位身材几乎不适合羽毛球的“天才少女”始终都被放在“焦点”中,受到高度关注。在苏杯赛场,她罕见地没有得到这种待遇,但是,她不在乎,相反,她感到更轻松了。对于比赛的失败,张海丽非常坦然——这毕竟不是冠军的争夺,而只是一次实力的检验。她笑着说:“苏杯赛前,我们发现没有混双组合,只好我去;我的搭档是第一次参赛,很紧张,也只好我来努力……我们尽力了,输了,没办法也只能这样,下次再努力!反正我们的目标不过是‘别当最后一名’,现在我们是小组第二,结果好多了!”离开了“焦点”,似乎连胜负都不那么重要了,剩下只是运动的纯粹快乐——难怪荷兰队被誉为“最快乐的队伍”。
但对于个人的未来,张海丽还不打算告别“焦点”人物的生活。去年奥运会获得亚军后,她一度对羽毛球感到非常疲惫,告别赛场长达八个月,世界排名下滑到25位。现在,她要重整旗鼓、再战江湖了。张海丽说:“我的下个目标当然是8月的世锦赛。但首先,我要去打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公开赛,希望能在其中一项夺冠。你知道,我的世界排名现在很低,我得赶回去。”
马丁退役后,能在女子项目上给中国带来冲击的选手越来越少,能像张海丽这样十年来始终能“威胁”中国女选手的人也越来越少。“天才少女”很难不成为焦点,希望她能继续在“焦点”中如此轻松地生活。彭延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