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象首名女外援发现中国 美女棋手妙招保鲜爱情(图)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04月12日04:59 新京报 | ||||||||||||||||||
27岁的斯可里普琴科在国际象棋圈内是一个美丽的传说,她被中国发现,同时也发现中国。 4月10日,中国国际象棋的第一名女子外援、山东豪商队的法籍欧洲冠军阿米拉·斯可里普琴科从巴黎飞抵北京。她将参加14日在济南举行的世界国际象棋女子明星赛,并于20日首次代表山东俱乐部参加全国国际象棋联赛济南站的比赛。昨天晚上,记者在她下榻的宾馆,在一壶中国绿茶的陪伴之下,开始一段近乎朋友之间的闲聊。
新京报: 对北京感觉怎么样? 斯可里普琴科(以下简称斯): 说了你也许会觉得奇怪,虽然我现在住在法国,但这里让我有回到故乡的感觉。因为我来自前苏联,那里的很多建筑以及城市设计,都和这里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所以当我来到北京,看到这里的一切,会觉得仿佛回到家乡。北京是一个很容易给异乡人带来亲切感受的城市,这里的人们都很随和。 新京报: 北京是中国的首都,是最重要的城市,但也许不能代表中国全部的风情。 斯: 我知道,所以我将来会去更多的地方。比如上海,南方的广东、香港,西部的西藏等地。 去山东下棋,因为那里是孔夫子的故乡 新京报: 为什么选择到山东的俱乐部? 斯: 因为他们告诉我那是孔夫子的故乡。我非常想进一步了解儒教文化,因为这里面有真正的中国。去山东看看可能才能实现我这个心愿。 新京报: 那么象棋呢?象棋本身不是你选择到山东、甚至到中国打联赛的原因? 斯: 坦率地说,不完全是。我来,就是想了解、发现中国,“发现中国”可以说是最重要的理由。 国际象棋只是我生命中很小的一部分 新京报: 你是法国冠军、德国冠军、欧洲冠军……取得如此之多的成就,你每天都花多少时间在练棋上? 斯: (很得意地笑了一下)我现在都是以赛代练,每场比赛都要五六个钟头,如果经常比赛的话,已经足够我消化的了。而且象棋就是和人较量,有对手才会觉得有趣。 新京报: 你的世界最高排名曾经到过第三,想过要冲上第一吗? 斯: 哈哈,从理论上讲,这当然是可能的。但是我知道自己,从实践上来讲多半不行。 新京报: 国际象棋对你来说是怎样的一个运动? 斯: 这是一项非常复杂的运动。棋中有人,人中有棋。国际象棋培养人们思考、逻辑分析、集中注意力以及做决定的能力。一个10岁的小男孩,就算他不是职业选手,下国际象棋也有助于他设计和考虑自己的未来。 新京报: 你怎么看待卡斯帕罗夫和“深蓝”的人机大战? 斯: 那根本就是一场“秀”。就算电脑下赢了人,电脑也是人造出来的,不能说机器就比人强。也许那样的比赛有噱头,对宣传国际象棋运动有帮助,但对我个人来说,那根本就不是真正的挑战。 读书、电影和音乐 新京报: 我猜书、电影和音乐应该在你的生命中占很重的分量。 斯: 肯定的。它们是我最好的朋友新京报:这次来中国带了几本书?你习惯用什么语言阅读? 斯: 哈,我有点贪心,一共带了3本。都是法文的。其实用我会的语言阅读都可以。 新京报: 最近看什么电影? 斯: 有一部法国的新电影,叫做“DeBattreMonCeurJestArrete”(《我的心依然在跳动》),里面有一个中国女孩爱上了一个法国男孩,俩人语言不通,但是用音乐、钢琴能够交流并且相爱。女孩在宣泄情绪的时候,甚至对男孩大喊了一通中国话!真是很震撼。 新京报: 《迷失东京》的女主角斯嘉丽·乔纳森和你长得很像,特别是脸的上半部分,眼睛。 斯: 啊,你也这么说,我好多朋友都这么说。我没意识到任何外表上的东西,但她在电影中的经历引起了我的一些共鸣。我也在东京一个人生活过1个月,所以能够很深刻地体会到那种身在他乡的感觉。那时候,就想听到自己熟悉的语言,看到自己熟悉的文字,一个人独居的日子总是很孤独。 新京报: 音乐呢? 斯: 所有的音乐类型我都通吃。从威尔第的歌剧“Traviata”到美国的流行组合“BlackEyedPeas”我都喜欢。人对音乐的喜好总是随着心情和年纪的变化而变化。 有时候距离能让爱情新鲜 新京报: 现在有男朋友吗? 斯: 有,是法国的国际象棋大师,不过他现在已经不再下棋了。 新京报: 想他吗? 斯: 总会有一点点啦。不过这样偶尔分开,保持一下距离是有助于恋情的。 新京报: 是不是觉得职业背景对爱情来说很重要? 斯: 当然不是,最重要的是能够了解我这个人,能够聊得来。但是我的生活圈子还是以国际象棋圈为主,认识其他圈子的人的机会不多。 新京报: 爱情和事业你会选择哪个? 斯: 为什么一定要牺牲一个?这样是不合理的。保持平衡不容易,但这两件事都是我生命中重要的事情,我不会为了一样而去牺牲另一样。有点难,但我会努力去做。 我是一个有着强烈个性的人 新京报: 人们一说起你,总是说美女棋手,“看,她多么漂亮”。你愿意给人留下这种印象吗? 斯: 我希望大家知道我并不只是美丽。当然啦,被人称赞漂亮也是好事情。但首先,我是一个有着强烈个性的“人”,其次,才是一个女人。 新京报: 在乎别人怎么说你吗? 斯: 完全不在乎。 资料 1976年2月17日,斯可里普琴科出生在摩尔多瓦一个国际象棋世家。1992年获16岁以下组世界冠军,1993年获18岁以下组世界第三名,1995年获女子国际特级大师称号,1998年获男子国际大师称号,2000年世界女子个人锦标赛八强,2001年获欧洲女子个人冠军,2001年欧洲团体锦标赛银牌,2001年世界女子个人锦标赛八强,2003、2004年法国团体冠军队主力成员,2003、2004年德国俱乐部团体冠军队主力成员,2004年在俄罗斯举行的世界大部分最强女子棋手参加的比赛中获冠军,2004年法国女子个人冠军。 记者手记 被研究了 “首先,我是一个具有强烈个性的‘人’,其次,我才是一个‘女人’。”斯可里普琴科和人握手时的力道,如同扔出这句铿锵有力的话一样,强劲而自信。 虽然她的声音依然柔软,但她看着你的眼睛却是热忱而坦率,毋庸置疑。她拒绝喝咖啡,喜欢大麦茶。27岁就辗转过多个国家,会讲俄语、罗马尼亚语、英语和法语。得知我们的摄影记者随行,她重回房间梳洗打扮;到拍照时,果断脱下外衣,露出性感的小背心。她不是经常被人们嘲笑为“花瓶”的“金发女郎”,却为了反驳这个“毫无逻辑”的说法,而毅然把自己略深的发色染成金发。成为欧洲冠军时,《ELLE》巴黎版邀请她去拍写真照,时尚业的工作人员不相信美艳如她也能成为欧洲冠军。“哼,这是可怕的偏见。”她耸耸肩。 “你多大?”采访进行到尾声,她突然发问,“干这份工作多久了?”在记者生涯中,很少有被采访对象反袭的情况发生。“你以前是学什么的?为什么到北京来?”一个小小的连珠炮,如同她所说,来中国就是来观察别人是怎么生活的,而记者不经意间就被她当成研究对象了。 “嗯,每两三年就换一下工作环境,是保持动力的一个妙方。你先当记者又当学生再当记者,节奏掌握得不错。”得知记者的情况后,斯可里普琴科下结论了,“我有一个好朋友是《费加罗报》的政治新闻记者,结果教皇去世,正在度假的她凌晨4点就被叫去写稿。我知道你们永远都处在工作的状态。”她轻叹一口气。 聊兴正浓的时候,我们却不得不赶回报社发稿,“希望你喜欢你的工作并且尽快好好适应。”斯可里普琴科用力地握握我的手,就像一个老朋友一样。 专题采写 本报记者 高任飞 专题摄影 本报记者 吴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