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早报:降薪 规范中国足球市场的“苦旅”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03月29日07:03 东方早报 | ||||||||
中国足球运动员降薪了。业内人士透露,几乎所有俱乐部今年都较大幅度地降低了球员工资,力度小的降了20%,力度大的降了50%。 无论是顺应民意还是出于无奈,也无论大刀阔斧还是隔靴搔痒,对中国足球来说,最好的结果就是:让降薪的阵痛成为中国足球市场从无序到规范的一段“苦旅”。
中超联赛因综合发展环境的糟糕,导致市场开发举步维艰,球场广告牌不好卖,降价球票也不好卖。正因预期收入难以达到期望值,足球投资人也只好“紧缩银根”。降薪也是俱乐部的无奈之举。 其实无所谓无奈,因为中国足球市场本身就是一种无序。中国足球是最早进入市场的体育竞技项目,但一开始就有一种浮躁心态和粗糙操作,只有恶性竞争,没有价值规律,因而形成足球行业尤其是球员的收入“虚高”。 中超联赛今年取消了降级。没有成绩压力后,无论教练还是球员,都不需要“名牌”。俱乐部“顺水推舟”地降低球员工资,实施起来倒还顺利。不过,对足球运动员来说,这是一种痛苦。 中国足球需要这样的阵痛。合理化降薪,能使足球投资逐渐趋向理性和规范,还能促进球队建立良好竞争机制———球员得到更多收入,必须通过上场来获得上场奖金,这就需要他们更刻苦训练和有更良好表现。更重要的是,这段阵痛是中国足球市场从无序走向规范的一个开始。 然而,令人担忧的是,普遍降薪的背景是中超联赛连续两年取消降级,而明年一旦恢复降级,新一轮“烧钱”行为可能死灰复燃。 显然,中国足球市场走向规范仍是一段“苦旅”。这个过程不能依靠几家俱乐部来完成,也不能完全依靠足协的“红头文件”。中国足球要建立规范有序的市场秩序,不但需要政策的引导和市场的调节,还需要理性的足球投资和健康的竞争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