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疑问,马拉松是一项高强度体能耐力型的比赛。要想跑出成绩,不仅要求运动员有较强的体力、耐力、心肺功能和骨骼肌系统,也要求他们具备一定的跑步技巧和策略,并且还要有坚强的意志品质和良好的心理状态。国外的马拉松赛事职业化程度之高,游戏规则之完善,比赛场次之丰富,是近些年才在国内逐渐升温的城市马拉松比赛所不及的。即便如此,仅2016年上半年,在中国田径协会注册的马拉松赛事就已超过了200场。
中式马拉松遍地开花
在中国,马拉松恐怕是一项门槛最低和最没有技术含量的运动:有路就有比赛场地,迈腿就能参加比赛,不分年龄大小,不分高矮胖瘦。“重在参与”的奔跑过程吸引了无数跑友,多数人并不以拿到名次为最终目的,而是把参加马拉松并跑完“全马”作为难得的人生经历。总之,路就在那里,距离就是那么长,张开嘴、放开腿,跑就是了。
现代马拉松的魅力,一是因为简单,二是因为开放,第三则是因为平等。男女老幼济济一堂,专业选手和非专业选手同台竞技。于是在不少马拉松比赛现场,除了严阵以待的专业运动员,还有一些都市男女则把马拉松比赛当成了人生秀场。求爱表白者有之,征婚宣誓者有之,做广告、拉赞助者有之。奇装异服共面具假发,气球升腾伴彩带飞舞,生生把一项体育赛事办成了半个春晚。马拉松最初的庄重和悲剧色彩在此时早已消失无踪,反而成就了一台台都市大戏。
更加值得一提的是,不少在城市生活的人,总喜欢以各种活动寻找不同于别人的自己,但又在寻找过程中通过发现和自己相似的别人,找到了心灵的归处。现代化都市生活的压力与日俱增,也让城市人群寻找各种方式为自己减压。于是乎,跑步成了一种生活态度。“你所跑的步和你看过的书不会辜负你”、跑“全马”,几乎成了和“骑行西藏”“徒步墨脱”“穿越乌孙”等现象级概念并行的词汇。马拉松因此在我国遍地开花,成了年轻、时尚、高端和流行的代名词,从一项专业的体育赛事逐步向着全民运动的方向扩展。
“需要咒语加持”的运动
不同于时下国人参加马拉松时的欢欣鼓舞,在另一些人眼中,马拉松可谓是一项痛苦的运动。
“痛楚难以避免,而磨难可以选择。”(Pain is inevitable.Suffering is optional。)根据村上春树的自述,每当他开始长跑时,脑海中就会反复出现这句话。这话其实源自若干年前《国际先驱论坛报》报道过的某位运动员。事实上,其他长跑运动员们也多多少少都有着类似的经验:总有一句话或者一个信念,是支撑他们跑下去的动力。以至于村上春树最终得出一个结论:“全程马拉松是如此苛酷的一种比赛,若不念诵咒语真言,便无法坚持到最后。”
说起来,马拉松这项运动源自于公元前490年9月12日发生在爱琴海边马拉松平原上,雅典抵抗波斯入侵的一场战役。在战斗胜利之后,受伤的士兵斐力庇第斯拼尽全力奔跑了26英里385码(折合42.195公里),从前线跑回到距离雅典东北30公里的马拉松,只为让雅典人民早一些知道获胜的好消息。消息传达之后,英雄力竭而亡,希罗多德《历史》中对这一事件有记载。
后来,人们在1896年举行的现代第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设立了马拉松长跑比赛项目,并把当年斐力庇第斯送信奔跑的全部里程——42.195公里,作为赛跑的标准距离——这也是全程马拉松赛事(Full Marathon)的由来。随着马拉松在民众之中普及度的上升,不少赛事还设立了半程马拉松(Half Marathon)、四分马拉松(Quarter Marathon)、10公里、5公里比赛等。
大战胜利之后士兵的最终死亡,仿佛赋予了马拉松运动一种神秘的内涵和悲剧色彩,让它在历史底蕴上超越了许多运动项目:长久苦难的煎熬伴随着宣告胜利的喜悦,使命的达成却意味着生命的终结。想必两千五百多年之前,斐力庇第斯在奔跑的过程中,也一样不断在内心深处念诵着咒语。“欢乐吧,我们胜利了”这句话,应该一直萦绕在他心头直到他发出最后一声呐喊。
平等马拉松也有“黑历史”
和当下全民参与、五花八门的马拉松活动盛极一时的壮观景象相比,在历史上曾经有那么一段时期,马拉松的门槛并没有那么低。追求公平竞争的体育运动,反而造就了最大的不平等。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发起人顾拜旦,在奥运会参赛标准上有着严重的性别歧视,他认为女性根本就不应该参加奥运会。这种歧视到1928年才被打破。1972年的波士顿马拉松赛,首次正式允许女性参加,而直到1981年,国际奥委会会议才通过决议让女性赢得了在奥运会马拉松中竞争的权利,此时距离第一届马拉松长跑比赛已近百年。时至今日,除了全程马拉松,美国的跑步女性已在半程马拉松、10公里、5公里项目全面反超男性(数据来自Running USA。 2015),有专家甚至断言,女性的身体结构更加适合马拉松比赛。这种种乱象不由得让人质疑,为何法律曾放任禁止女性参与马拉松现象出现?
通常而言,现代西方国家的法律精神是主张人人平等及男女形式平等的。但是,如此简单的道理为何在体育领域却实现得如此艰难?这是个颇值得玩味的话题。事实上,男性与女性在生理结构等方面的确是存在差异的。如何实现男女平等和对女性的必要保护,从发端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女性主义法学开始,对男女平权和性别平等的法律探讨就从来没有停止过。和第二次妇女运动浪潮相对应,从最初对平等、权利、自由和解放的单纯强调,发展到性和性别的区分,再到当下拒绝承认只存在两性的二元模式,主张性别身份和特征的系列性和首先承认女性之“做人”的问题。在法律领域对男女平权的讨论,似乎也同样面临着从无视到重视的过程,却更为复杂多变。
说到底,长跑的理由总有千万个,挑战马拉松的想法也有无数种:失恋、逃避压力、减肥、挑战自我等等不一而足,拒绝参加长跑的理由则只有一个:你不够格。而对于这一资格的认定,往往充满着时代的印记。
但当你站上赛道,最终跑起来之后,不管是阿甘悟道式的苦修长跑,还是对奔跑于夕阳下那逝去青春的缅怀,有意义的只是身旁的风景、脚下的路、正在奔跑的自己以及跑步时念诵的咒语。认真的长跑和徒步、登山等户外活动一样,或许只是通过各种坚持和执著,在相对枯燥的一步步重复中,用等距步幅的丈量,追求人性的彰显和对每个人的公平对待,最终找到内心真实的自己。事实上,追求竞技精神,激发人的潜质,是运动精神的本源,也是马拉松的真正魅力所在,在这一点上,男女并无差别。
点击下载【新浪体育客户端】,赛事视频直播尽在掌握 |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