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钻集团总裁
红钻足球俱乐部副董事长
棋哥
作为一个曾经生活在上海市卢湾区重庆南路185号3室的居民真有点想不通。上海滩,冒险家的乐园,怎么职业足球熬到今天就举步维艰了呢?
想到不久前参加的“问道足球职业化”论坛,看到了一组数据:“中国足球职业化开始于1994年,至今只有19年的历史。但在这19年中,恰好有19家俱乐部从中国足坛消失”。统计这19家俱乐部的数据还算是客气的,只是说到了甲A和中超的职业俱乐部,还没聊甲B、中甲和乙级队呢。
大型文学月刊《十月》这几天在搞35周年纪念活动,许多影响过我们青春的作品又被重新提起。尤其是礼平的《晚霞消失的时候》和李存葆的《山中,那19座坟茔》,那是让我们穷学生泪流满面的年代作品。
今天再回想消失的19家足球俱乐部,《足球,那19座坟茔》就成标题了。
当我们细细琢磨这19家俱乐部退出的原因时,除了八一队是因为体制问题而不适应职业化的发展离去以外,其他俱乐部的退出都和“资金链”有直接关系。足球职业化发展20年来,大多数俱乐部的经济状况都是在流着血奔跑。但如果他们的造血功能得不到充分保障的时候,就会有血流尽的那一天,奄奄一息,英年早逝。
中国足球职业化20年来的发展进程,也是一部血泪进程。常常会有人因为职业化球员水平的下降,青少年培训体系的坍塌而怪罪“伪职业化”,这其实也有一定道理。
在一次出差的旅途当中,遇到前中国足球学校校长、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中国足协副主席王均先生,他很含蓄地讲了中国足球职业化发展的的步子问题。尤其是讲到足球职业化初期,中国足球的管理者总想着职业化一步到位,把青少年足球培训体系的建立都放到职业俱乐部去。因此各地砍掉业余体校的足球班,砍掉几十年建立完善的高水平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体系。但是,许多“职业俱乐部”连养活一线球队的投入都困难,怎么可能再拿出资金去抓青少年。
在“问道足球职业化”论坛结束时,主持人刘建宏同学让每人来段结束语。我这在职业足球圈内外折腾过的五味杂陈酸甜苦辣咸感受,立马汇成一席掏心窝子话:“搞职业足球必须建立完善、可持续发展的产业链、资金链,否则您有再好的管理体系,再有有魄力、魅力、洞察力的领导者关心,没钱?那也是瞎掰。”
所以说,我是特别理解上海申花。为了俱乐部的生存,为了申花这支职业足球血脉能注入活下去的血液,为了不成为中国足球职业化那“第20座坟茔”,上海申花是得想想办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