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斯诺克付出收获不成正比

2013年12月03日12:15  深圳晚报

  深圳晚报评论员 方舟

  “丁俊晖[微博]肯定是他们的榜样,榜样可以励志,有时候也会误人。”当这种观点出自斯诺克[微博]业内人士,必须更认真思考这帮孩子的未来。

  鲁宁[微博]“没有退路”,罗弘昊“孤注一掷”,他们作为同年龄段国内最顶尖的选手,前途尚且在赌博,更何况那些没有冠军头衔、却同样华山一条路的球童。让我惊讶的是,作为圈内人,罗弘昊的教练苏柏莱、吕昊天[微博]的经纪人何卫,都不认同眼下斯诺克的成才模式,在付出和收获不成正比的大环境中,过早放弃学业不留后路太冒险。

  奥沙利文[微博]说过决不让儿子碰球杆,肖国栋曾公开表示“练球入不敷出”。所以当上百个中国孩子把一张旅英门票视为重要目标的时候,他们的家长未必全部意识到,拿到这张门票,仅仅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出成绩难,像丁俊晖那样出人头地更难。都说中国要把斯诺克变成下一个乒乓球[微博],但是一个弱势职业体育项目,外部环境哪里能跟体制内的“国球”相比?

  在斯诺克重心东移的大背景下,一个有趣的现象正在形成:英伦三岛优秀选手频频往中国跑,中国的后备力量依然在挤破头旅英。为什么旅英?因为从丁俊晖往后数一连串成名中国选手,都有旅英背景,旅英被视作成才的必经之路。

  越来越多的中国台球人,希望打破这种固有思维模式。因为中国的斯诺克青少年人才,无论实力还是整体规模都超过了英伦三岛,中国球房的数量和硬件条件也不比英国差,而且中国承办的重大排名赛还能发外卡。可即便如此,依然不能让像罗弘昊外婆那样的家长买账,他们宁愿“卖房”旅英,也不愿孩子在国内被耽误。

  这说明中国斯诺克的青训,亟需在软件上下工夫,要给家长和孩子信心:旅英不是唯一出路。好消息是一家效仿谢菲尔德的中国斯诺克学院已经成立,中国斯诺克的教练员、裁判员评级也在完善,倘若找到财路,在国内搞一系列类似乒超、羽超的斯诺克俱乐部联赛[微博]也在设想之中。

  既然中国打算接受斯诺克的未来,必须先想这帮孩子的未来,降低他们的成才成本,拓宽他们的职业出路。孩子们的前途不能一直停留在赌博状态。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 新闻卡梅伦直播见证捷豹路虎签在华销售合约
  • 体育梅西包揽上赛季西甲最佳球员+最佳前锋
  • 娱乐大S宣布怀孕 晒大肚照腹部已隆起(图)
  • 财经转基因大豆陷入口水战 有害与否无实据
  • 科技新浪科技“因你而变”:新版首页上线
  • 博客陈文茜:台湾几乎到处都是负能量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人大高招腐败案黑幕:点招名额卖100万
  • 育儿种子飘进耳朵 1岁女孩耳中长出蒲公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