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老将再出发的启示

2013年01月25日10:56  人民网-人民日报

  从NBA到欧洲足球联赛,从网球大满贯赛事到职业拳击,不断有中国运动员的身影出现在职业体育的赛场上,也让中国体育对世界体坛奥运会之外的体系有了新的认识

  即将31岁的李娜,在墨尔本的骄阳下,又要站上决赛的球场。

  2011年法网夺冠后,李娜经历了一段“过山车”般的日子。成就越大,期待越大,挑战越大。她的“高龄”也被视作职业生涯再进一步的阻碍。然而,在更换教练,经历严苛的冬训后,李娜以“蜕变”的姿态再度出发。无论此次澳网决赛结果如何,她都已证明,自己仍是女子网坛强有力的佼佼者。

  李娜在澳网又一次焕发神采,源于她对赛场和胜利强烈的渴望,源于世界一流教练的调教,也源于对职业网球运作规律的熟悉。以运动员为中心组建个人团队,是职业网坛的标准模式,也是代表世界网球最高水准的主流模式,李娜已深度融入其中。

  几乎与此同时,已经31岁的邹市明,放下两届奥运冠军的光环,将踏上一块陌生的拳台,去职业拳击领域追寻人生的另一片天空。对邹市明来说,要面对的挑战甚至超过奥运赛场,但他的感受是,“虽然我进了体工队,也参加了奥运会,但成为一名职业拳手的梦想越来越强烈。”

  邹市明再度出发,也将面临从教练到推广、包装等一系列全新的转换。他和不久前声名鹊起的熊朝忠,无疑会激起国人对职业拳击新的认识和更大热情。

  从NBA到欧洲足球联赛,从网球大满贯赛事到职业拳击,不断有中国运动员的身影出现在职业体育的赛场上,也让中国体育对世界体坛奥运会之外的体系有了新的认识。

  职业体育代表着现代社会中体育重要的发展形态,代表着巨大的市场和观众需求。以此为中心,不同项目衍生出庞大而精密的运转体系和游戏规则,在运动员展现超乎常人的技艺时,也为整个体系带来丰厚的物质回报,从而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以奥运会为中心,历经几十年打磨,中国体育已形成了一整套完备的体系,并取得了辉煌成就。但是,面对以市场为主导的职业体育,无论是运作理念、结构、手段,还是相应的人才储备,中国体育依然是个“小学生”,亟须激发市场与大众的活力,探索建立新的体系与机制,寻找继续前行的多元坐标。

  面对职业体育的挑战与前景,老将李娜和邹市明有从头出发的勇气和智慧,中国体育亦当如此。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