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青年报:乒球成中国人自己的“游戏”

2013年01月05日10:10  上海青年报

  所谓眼球效应,讲的是靠各种可能的手段来达成醒目、轰动的效果。

  球迷票选这一招,和以前电视台全程直播国乒选拔赛一样,都是用从没用过的包装方式来推销乒乓球[微博]队。引发的反响也有些类似,喜欢乒乓球的铁杆们,自然不会放过这些新途径,来了解运动员参赛的幕后故事,表达自己对偶像的疯狂支持;而不喜欢乒乓球的人们,一方面吐槽为什么央视总是转播乒乓球,连队内选拔赛也转,另一方面也怀疑用选秀的娱乐手段来开启国乒的第三次创业是否恰当。

  国乒的初衷很简单,这些年,年轻粉丝的流失令国乒产生了深重的危机感,着力打造张继科、马龙、丁宁这些新生代偶像,选拔孔令辉这样的昔日偶像当女队主教练,都是为了让更多国人关注乒乓球,让球迷觉得自己和球员的距离更近,增强参与感。

  其实,体育明星的人气和实力基本是成正比的。有机会获得票选前三的,基本上跑不出那几位主力。实际上,这次票选的悬念只在于,谁能得第一,无论是球员自己和他们深厚的球迷群体,都不会真不在乎这个“人气王”的归属。

  如今,乒乓球已经变成了中国人自己的游戏,无论是派张继科、马龙、王皓中的谁去参加世乒赛,几乎都能夺冠。体育不能没有悬念,当竞技本身的魅力已经降低,只能依靠这些包装手段来博取眼球,这不能不说是乒乓球的一种无奈。

分享到:

猜你喜欢

换一换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