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青赛中国队因净胜球劣势出局———
昨天下午在日本崎玉,中国青年女足在世青赛小组赛最后一轮以1:0小胜加纳队,因净胜球的劣势无缘复赛。赢球却出局,这支年轻的球队本次世青赛之旅充满了悲情成分,然而她们虽败犹荣的背后却是中国女足人才培养土壤的贫瘠,以及女足在我国普遍遭遇的漠视。过去10年,曾经被誉为“铿锵玫瑰”的中国女足因为急功近利而逐渐凋零。国青女足不过是在为女足之殇埋单,只不过这样的巨债,国青小花们还不起……
选材 国青“矬子里拔将军”
足协两年前请殷铁生组建国青女足的主要目的是为国家女足挖掘、培养后备人才。但“铁蛋”接手球队后不久就发现,选秀远比带队训练难很多。中国足协有关人士透露,目前赴日本参加世青赛的21人是在50余名同龄女足人才中选出的。中国足协在给球队报名世青赛时,甚至没能报满50人大名单。而足协注册办数据显示,目前从事女足运动的选手,包括各梯队球员总数不足7000人。国内开展较好的U18、U16两个女足年龄段,球员也至多2000人。目前,美国注册女足人口300万、德国100万、澳大利亚12万,世界杯冠军日本的女足人口也超过3万,数据对比凸显出女子足球在我国选材面过窄的尴尬。“我们为何在2004、2006年连续两届夺得世青赛亚军?那是因为基于老女足的辉煌,当年仍有地方足协、家长支持女足,于是出了张艳茹、马晓旭这样的人才,可新女青找不到这样的领军球员。”一位女足界专家说。
困境 全运战略影响国字号
多年来,中国国字号球队的人才输送,很大程度上都依托于各地方足协的供给,而地方足协支援人才到国字号则主要依托于“全运会杠杆”。当年马晓旭、翁新芝(微博)、徐媛(微博)的崛起也都是各地全运战略下涌现的好苗子。然而现在这支国青女足却因全运战略而遭遇人才供给不力的困境。中国足协有关人士解释,现役国青女足主要以1992、1993年龄段选手为主体,而这两个年龄段的选手恰恰都不是各地全运后备力量的主体力量。在各地为全运着力培养1994、1995甚至1996年龄段选手时,1992、1993年龄段的女足娃娃们自然缺疼少爱。也难怪殷铁生遭遇“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困惑。
基建 囊中羞涩钳制女足
囊中羞涩的女足“全球性”课题在我国尤其突出。在出征日本世青赛的21名国青女足球员中,除姚双艳、李影(微博)等个别尖子球员能在各地一线女足谋得场上位置外,其余大部分球员要么充当一队第三、第四替补,要么蛰伏于梯队。在上海、江苏等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球队里,年轻队员至多拿到每月几千元的薪酬,而其他队绝大多数球员月薪不过千八百,甚至只有可怜的四五百。入选国字号球队虽给了姑娘们至高无上的荣誉,但国青每个集训日60元的补助对这些姑娘来说实在太少。
钳制女足基础建设的还有“出路”问题。大部分家长都不忍心把女儿送到球场里暴晒、受苦,他们更愿让孩子们求学、工作。足协某官员说,“以女足基础不错的北京为例,四五年前,为球队输送后备人才的女足体校还有10个左右,现在仅剩下3个。北京队不得不从外地,特别是贫困偏远地区选材,但当外地孩子学业、职业、户口要求不能得到满足时,她们的家长也不愿送孩子来踢球了。”
差距 落后世界至少8年
尽管昨天央视对国青女足的世青赛小组赛进行了直播,但中国足协副主席韦迪、于洪臣并没有观看。对于被淘汰的结果,两位足协领导早有心理准备,于洪臣表示,“中国女子足球与高水平之间的差距恐怕已经达8年,甚至12年之多。中国足协接下来除了做好女足普及工作,还需要在强化女足师资队伍上下工夫。”
目前,体育总局给校园足球每年的拨款4000万,但落实到女足校园足球的经费恐不足10%。于洪臣表示,“发展女足绝不仅仅停留在口号上。我们会通过各草根项目加大女足普及面。”在百余名获得职业级教练员资格的本土教练中,专门从事女足工作的教练不足一成。而基层女足教练的师资质量也严重不足,就连王海鸣这样的老女足教练也拎起男足教鞭。“教练宁可在男足梯队打酱油,也不愿到女足当主帅”。这样的尴尬让女足在我国更加举步维艰。于洪臣对此表示,“我们也只能通过聘请高水平国外专家,优化女足师资队伍,没有好教练,也练不出好苗子。但效果怎样,我们也需实践检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