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很早就提出过“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协调发展”,尽管《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已颁布实施多年,但中国体育界更喜欢将着力点放在观赏型体育上,这是不争的事实。
在观赏型体育模式内,只有少数人参与其中,更多的人则只能充当旁观者。观看一场比赛,自己喜欢的运动员赢了就欢呼,输了则懊恼。体育之于普通人,不过是“水中花”、“镜中月”。
及至后来,观赏型体育的模式又被移植到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中。体育界推展全民健身活动,最热衷搞大型展示活动。如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展示、亿万工人全民健身活动展示、亿万妇女健身活动展示、万人健身气功展示、万人太极展示等。似乎不搞一些大型健身展示活动,便不足以展示全民健身成果。
办观赏型体育,目的在于“好看”。所以每当大型运动会召开,我们一定会把开幕式办得空前热闹,而赛会的规模也一定要史上最大才够气派。至于参与者是否乐在其中,观赏者是否有所收获,则不被特别看重。
在我国,体育有太多时间围着“好看”打转转,有太多时间局限于体育系统内部封闭运行,有太多时间将宝贵资源浪费到重复建设上。至于公众渴盼的锻炼场地、健身器材、体育消费、配套服务,则迟迟无法取得突破性进展。此种形态下,社会各界对体育发展模式陈旧、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的质疑与诟病,对体坛风气日下、丑闻频出的抨击与追问,实属难免。
办“好看”的竞技体育,还是办“好玩”的全民体育,这在价值判断上不成问题,但在具体实践中却障碍重重。毕竟,习惯了竞技体育的运行模式,形成了竞技体育的评价体系,想一下子将其扭转到全民体育的轨道,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更何况,办全民体育,动力何在,支撑点何在,参与主体何在,也都还需要一步步摸索、落实。
不论如何,体育已经不能仅仅满足于在赛场上通过争金夺银来“提振士气”,体育更应在提升国民素质、增强公民意识方面为国人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办“好看”的竞技体育,中国人用了几十年时间将其推到了一个极致;办“好玩”的全民体育,中国人将用多长时间完成这一历史使命?这是一个无法给出确切答案的命题,却是中国体育必须完成好的命题。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