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冰
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更何况是一堆有不同思维方式、有各种情感诉求的人,聚集到了一起呢?
一支球队,从教练到队员,从俱乐部官员到工作人员,几十号人,一年当中,至少有十个月,要生活在一起。你爱吃甜的,他爱吃咸的,另外一个说不定又喜欢吃辣的。我爱静,你爱动,第三个人可能愿意整天“宅”在房间里,相互之间一天到晚说不上几句话,再正常不过了。
足球比赛的规则决定了,一场比赛,只能有11个人打主力,加上三个替补上场的,也不过就是14个。而对那些同样付出了辛苦和努力的球员来讲,打不打主力,上不上场,甚至进不进得了18人名单,带来的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收入上的巨大差别。有得意的,自然就有失意的,矛盾的出现,自然就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申花事儿多,从过去到现在,一贯如此。不过,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理解,这也说明对于申花这支球队,外界的关注度,要远比其他球队高得多。同样是队员之间在训练中吵架,在别的球队,可能吵完了也就完了,但是放到申花身上,说不定就会有好事者来仔细分析一番:当事双方背后,是否有着不同的利益团体?队员在场上吵架,是否意味着教练对球队的失控?最简单的一个例子,就是同样的转会球员“规避条款”,在申花这里是霸王条款,到了人家那边,就成了维护俱乐部权益的正当之举。
作为球队,申花能够改变的,只有自己。同样的,球队不是真空,球员之间、教练和球员之间,甚至是教练与俱乐部之间,发生一些磕磕碰碰,很正常。一个赛季当中,有了问题,出现这样的“门”那样的“门”,也没有什么好怕的,关键是要及时有效地解决掉,而不是一味地回避甚至逃避,更不要做那只把头埋进沙子里的鸵鸟,坐视这些形形色色的“门”,影响了球队的团结和战斗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