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国外豪门球队访华,总会被贴上“圈钱”标签,本身就是“一场生意”的NBA也概莫能外。不过,如果你在现场看到巴蒂尔夸张的笑容,和孩子们最单纯的快乐,也许就会明白,NBA输出的,并不仅仅只是商业。
不管是在“NBA关怀行动”中,还是在赛前的晚宴上,包括斯特恩在内的所有NBA人员,都表现得彬彬有礼,对残障儿童的关爱,也令人动容。在与姚明互换礼物之后,广州市聋人学校的带队老师对记者说:“孩子们得到的不仅是单纯的开心,更是一份阳光的心态,这对他们以后的人生是最重要的。”
也许仍会有人将这种看上去温馨无比的场面,继续放在“商业秀”的概念之下,但如果这份“秀”真能达到那位老师所说的作用,这种“秀”,就是一种精神力量,这种“秀”,就功德无量。
其实相较于足球,国内篮球的形象已算健康,但“不是第一次,也不会是最后一次”的打架事件,却适时流露出国内篮球健康形象下的一些阴影。一张最贵而非最重的罚单,在NBA“奥本山宫殿”事件的处理结果面前,同样相形见绌——当NBA来到中国,最需要跟斯特恩谈谈的,不是记者,而是篮协。
NBA中国赛,输送出一份精神力量、一种经过时间淘洗的制度,这让纠缠于“NBA来中国圈钱”的观点显得过于偏狭。在看到一场中国赛数以几百计的NBA工作人员时,一位记者就感叹到:“这一个体育联盟,养活了多少人呐!”眼光再放宽一些,NBA同样输出了一个如何在体育产业内扩大内需,增加就业的范式思考。
记者曹磊发自广州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