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楼坚:中投出资收购利物浦的流言

http://sports.sina.com.cn  2010年08月06日10:30  体坛周报

  楼坚

  本报评论员

  “一天早晨,格里高尔·萨姆沙从不安的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卡夫卡《变形记》的这个著名开头,都不足以形容8月5日清晨读报时,看到英国媒体披露“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Chi-naInvestment Corpo-ration,简称CIC)”是黄健华收购利物浦幕后金主时的那种荒谬感。

  或许,真的只有日和漫画里这句最近超流行的台词,才可以概括这种感受:“不是吧!我嘞个去(形容很吃惊,带有调侃笑骂之意)……”从整个事件的被炒作过程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为什么在所有中国媒体几乎都对黄健华将信将疑时,一向充满怀疑精神的英国媒体却几乎都一面倒地把他视为来自东方的救主,并如入局中深信不疑?

  一个小例子,可以看到中英两国之间的文化差异还有多深。8月5日,《泰晤士报》居然说,中投完成对利物浦的收购后,可以通过政府命令全中国报纸的体育版在整个英超赛季每天都刊登红军的大幅照片,电视台也可能受命报道,维护中国的投资利益。

  为了证明中投和中国政府的这种能力,该报还言之凿凿拿《毛主席语录》当证据,“当年毛主席命令群众读他的小红书,结果几年之内红宝书就成为了历史上被阅读次数仅次于 《圣经》的读物。今天中国政府和公民之间的关系当然已有了变化,但中国政府如果想要以相同的方式来推广一样东西,那利物浦俱乐部的商业利益将是超乎想像的。”

  看了被如此描述的中国,任何一个理智的中国读者,都会怀疑地去抬眼看看这张报纸的出版日期:“这是今天的报纸吗,你确定不是1970年代的?”当英媒以这样的刻板印象和前现代成见来推断中投出手利物浦的可能性时,必然离真相越来越远。

  而不管你罗列多少次中投积累的雄厚财富,甚至煞有介事地把中投减持摩根斯坦利股份和收购利物浦联系起来,实际上都是离题万里,因为你找不到一毛钱黄健华和中投有关系的证据:中投再有钱,干卿底事?

  中投公司的官方网页上说得很明白:中投公司在境外主要投资于“股权、固定收益和另类资产”,而这里的另类资产主要包括“对冲基金、私募市场、大宗商品和房地产投资”等,与利物浦俱乐部这样的资产没有一丁点干系。而从维基罗列出的目前中投公司主要投资项目来说,也完全符合其描绘的投资策略:黑石、摩根斯坦利和维萨都属于金融公司,俄罗斯诺贝鲁石油、加拿大畔西能源信托公司、加拿大泰克资源、新加坡来宝集团(能源、农产品等大宗商品)都属于能源公司,另一个是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这家国企。请问以上投资项目,有哪一个是像利物浦那样需要不断砸钱来维护、却不产出矿砂和石油的纯消耗型产业的?

  有英国媒体认为,中投的投资是希望借助利物浦来改善中国国际形象。这显然又是不切实际的臆测:中国政府近年来确实加大了外宣力度,北京奥运会就被认为是一次国家形象的公关成功之作,但如果在一个联赛中选择一家俱乐部来支持,就不怕这家俱乐部的对手开始憎恨中国吗?比如,和利物浦势同水火的曼联球迷?得一失一(或许可能还是得1失19),这笔账划得来吗?

  退一万步说,就算需要借助利物浦推销国家形象,当球衣主赞助商、而不是当俱乐部老板,是否更符合进可攻退可守的策略、也更为经济实惠呢?而推销国家形象显然需要最好的曝光率,那选择一个欧冠球队,不是更合情理吗?别忘了,巴塞罗那至今还在给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作免费球衣广告,投巴萨身上不更符合投入产出比分析?

  再退两万步说,就算中投要出资,又何必让黄健华享受这种风光?普通中国人,有几个知道中投投资黑石的决策者是谁?像黄健华这样闯荡过华尔街的,二十年前或许中国稀有,现在还稀有吗?恐怕中投公司任何一个能人拿出来,都比他能力不弱。如此的高调,也确实不像中国国企集体决策的风格。

  那么,为什么有中投出资的流言?只能说,谁能从这种流言中获益,或许就是这种流言的始作俑者。因为中国有钱了,就来消费中国情意结,孔子说:“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相关专题:英超联赛聚焦专题 

更多关于 利物浦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