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颜强报道
一连串的疑问,笼罩在利物浦俱乐部未来归属上。
黄健华收购利物浦俱乐部的新闻,在英国媒体日渐升级。8月5日最老牌的《泰晤士报》头版头条为“中国政府收购利物浦俱乐部”的报道令人震惊,报道说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CIC)是黄健华代理的投资方,并且分析称投资利物浦,对中投公司这样的巨型国企而言,只是小菜一碟。《泰晤士报》的报道不仅披露了这条新闻,还有评论员的深入探讨,例如描述“红色资本支撑红军”的浪漫前景。在《泰晤士报》本周连续3天的强力渲染下,英国媒体全面跟进,越来越多不可思议的新闻出现。如黄健华的特使说服托雷斯、杰拉德留队,黄健华已经承诺霍奇森1.5亿英镑转会资金,帮助利物浦补强阵容。还有说法显示,黄健华给利物浦董事会只有10天期限,因为新投资方希望尽快完成交易,这样好赶在8月31日欧洲转会窗口关闭前,进行球员运作。
有中投公司这样一个强劲背景,哪怕还有叙利亚人代理的科威特家族、美国私募基金在竞争,也几乎没有英国人怀疑黄健华可领先这轮竞逐。中投公司成立于2007年9月29日,根据公开信息显示是“从事外汇资金投资管理业务的国有独资公司。中国财政部通过发行特别国债的方式筹集15500亿元人民币,购买了相当于20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作为中投公司的注册资本金。”
中投参与收购的消息出自利物浦,他们是在与黄健华谈判时获取这一信息。然而,8月5日一条声明从黄健华的手机上传播出来:“针对最新媒体关于黄健华先生投资利物浦俱乐部的新闻,黄先生想强调他此刻无可奉告。黄先生同时要否认在他的商务经营中,有任何大陆国有资本企业的参与。”
8月4日,也有一条黄健华的声明,表示某公关公司在处理相关事务,其他无可奉告。可以想像的是,5日的声明,传回英国后,将激起何等风浪。这条声明,完全否认了中投公司对利物浦收购案的任何参与。新疑团由此产生。
围绕黄健华过去几年的体育营销和商业运营,已经形成一连串逻辑冲突:以他为代表对NBA克利夫兰骑士队的小额股份收购案,现在几乎已经泡汤。黄健华从来就不是“骑士队小老板”,这与过去两年所有媒体的报道都几乎相悖。曾有多方报道显示黄健华在纽约扬基队有部分股份,也与事实相悖,但他并未否认。还有传闻说,姚明当年加盟休斯敦火箭队,他也扮演了重要角色,这更与事实相悖,但他同样未予以否认。
他出面收购利物浦,动机和资本背景,如今都是层峦叠嶂的疑团。当然由于交易还在谈判过程中,各方都受保密协议约束,黄健华有足够的理由“无可奉告”。他也在8月4日的公开声明里,表示只是对收购的兴趣,“但是并没有提出正式的收购申请”。
中投公司的参与,从各方面看也是疑问。利物浦市值大约3.5亿英镑,不过负债接近4亿英镑,皇家苏格兰银行是主要债权方。这个俱乐部还必须完成新球场修建,又是一笔4亿英镑的成本。叠加起来,利物浦想要摆脱目前困境,会是一个10亿英镑的巨大问号。而哪怕有10亿英镑的投入,以职业足球经营的复杂和社会广度,投资人不可能指望短期内获取回报。中国国企能做这样的投入吗?
倘若黄健华的阵容里并没有“大陆国有资本”相助,那么资本来自何方?他的下一条声明,将更值得期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