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洪钢:刘翔为何不满 记者该向运动员问点什么

http://sports.sina.com.cn 2007年09月28日09:27  足球-劲体育

  在中国当运动员和体育记者,职业中最尴尬的时候大概都要包括新闻发布会。刘翔这两天在上海参加黄金大奖赛前,就被八卦问题打扰了一番,事后感慨:“在国外记者的问题都和比赛有关,怎么今天问题有些搭不着边啊?”

  这不是他一个人的感觉。前几年网球大师杯首次到上海,人们已经发现“外国记者的问题都在场内,中国记者的问题都在场外”。外国人就能问出“您在前不久的某比赛中受伤,现在恢复没有,是否会对本次比赛有影响”,而中国人类似场合脱口而出的总是“这是您第几次来北京/上海,去没去长城/城隍庙,喜不喜欢烤鸭/南翔小笼包”之类问题。

  每个人都有权利说记者提问没水平,但其实也没有多少人知道应该问点什么,自己又想知道什么。

  中国多年以来的竞技体育制度和文化,已经把专业运动员和普通人完全割裂开来,一般人很难知道运动员想的是什么,思维方式又是怎样。更多的人,也并不关心这些,他们只关心金牌。如果把运动员的真实生活和思想完全揭示出来,人们会发现那是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

  中国少有出色的体育艺术作品,我想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国专业体育和普通社会生活之间的差距太大,运动员和普通人之间共同语言太少。就像我们无法创作以阿富汗人为题材的艺术一样,我们也很难真正描绘中国体育,除了吼两嗓子口号。

  体育记者要做的,就是寻找这两个不同世界的连接点,既要让运动员觉得你不讨厌,还要让大众觉得你不白痴,而在中国,这事的难度基本相当于给

外星人当翻译。因此,中国体育记者难做是一个普遍现象。每逢大赛,总有人批评电视记者提问的水平,其实多去几次体育赛事的新闻发布会,就知道原因在哪了。拿赛后采访来说,胜利都是相似的,失败才各有各的原因,所以胜利者说的大都一样,失败者又大都不爱说话。在这得说两句我熟悉的电视,因为导演往往对此视而不见,他们非常喜欢设置这种让大家都难受的环节,他们似乎很乐意看记者表现得像一只猴子被火烤着的样子。

  中国运动员和体育记者的关系,和外国运动员有明显不同。对于专业体制下的运动员来说,他们的命运掌握在官员、教练手里,收入取决于成绩。对于国外的职业运动员,与媒体、记者的关系则和利益相连,因为见报率关系到广告收入,这是职业运动员收入的重要部分,对他们而言成绩是重要的但不是惟一的要素。如果把媒介关系看作影响运动员价值的一个系数的话,那么在中国这个系数很小,在国外则很大。在国外运动员和体育记者需要合作,甚至可看作商业伙伴,而在中国,很难看到这种关系的存在,因而体育记者更容易沦为“狗仔”,问出八卦问题实属“大势所趋”。

  我也在曾经比赛完了,还等着看记者都问些什么。直到前几天看到1988年奥运会的录像,赛后记者递上话筒,“祝贺你夺冠,请你向祖国人民讲两句话”,这才发现单刀直入也挺好,费半天劲绕来绕去,不就这么个简单意思。所以说问什么不是主要的,主要是当个话筒架子让人家说。

  新浪与奥运唯一指定实时数据提供商紧密合作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