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足球报:国足选帅的三要三不要http://sports.sina.com.cn 2007年07月23日09:13 足球-劲体育
朱广沪的下课已经只是时间问题,新一轮的选帅活动势必将全面展开。每一次中国足协的选帅活动都是一次混乱而漫长的工程,中国足协总是无法确定下一个明确的标准然后再按图索骥。选帅就像相亲,标准规定得太细了不好找,但标准规定得太粗了又难保不经历一次“海选”的折磨。在我看来,选帅应该有以下三要三不要的标准。 一、要尽量选择年龄较轻的教练。以往中国队几任洋帅年纪都不小,霍顿、米卢、阿里·汉和杜伊执教中国队的时候都超过了50岁。在这个年龄的教练一般都已经功成名就,而且身价并不低。另一方面,这些教练因为年龄原因较难接受世界新一轮的战术思潮,而且在带队训练时也很难亲历亲为。除了米卢精力过人之外,其他几位洋帅都不能在训练里亲自示范。最重要的一点是,选择那些还未成名的教练他们更希望通过中国队这个平台达到成名的目的,他们在执教上花费的心血会更多。想一想特鲁西埃为什么在早期非洲执教成绩斐然,而后期在亚洲却屡屡受挫?失去了成功之后的动力难道不是原因之一吗?最重要的一点是,年轻教练的薪水较低,这一点比较符合中国足协的胃口,花小钱、办大事就是这个道理。 二、要尽量选择战术知识丰富的教练。很多人都对当年的霍顿念念不忘,原因之一就是他成熟的战术体系。而米卢虽然将中国队带进了世界杯,但他留给中国队的战术遗产并不多。中国队包括中国足球需要形成一套适合自己的战术体系。阿里·汉曾经将荷兰足球在中国队身上演绎得不错,但可惜一次意外的失利没能让他的工作继续下去。 三、要尽量选择有过出色球员经历的教练。一个不能否认的事实是,出色运动员出身的教练一般都有比较灵敏的比赛感觉,临场指挥应变能力较强。阿里·汉、米卢都是此中代表,而相比之下霍顿在这方面就趋于死板,同样没有职业足球经历的朱广沪也面临这一问题。选择踢球时喜欢动脑子的球员出身的教练更适合率领中国队进行实战。 四、不要将教练的国家限定死。中国足球总喜欢走极端,比如说这一次就非要选来自荷兰的教练,下一次就要选德国的,再下一次又变成意大利的了。世界上只有两种教练———好教练和坏教练,而国籍绝对不是决定教练员水平的标准。以为选个荷兰教练就会全攻全守了,选个意大利教练就会防守反击了,那和认为是个中国人就会功夫一样愚蠢。 五、不要再提有亚非和海外执教的经历了。多年的接触告诉我们,在欧洲足球社会里,好教练是不会前往海外和第三世界国家执教的。那些有过这些国家执教经历的教练并不比那些直接在本国执教的教练更有优势。足球是世界通用语言,我们要找的是一个适合中国的合适教练,而不是一个亚、非专家。希丁克在执教韩国队之前又何尝有亚、非的执教经历,结果怎么样还不是一样成功? 六、不要再让元老们掺和了。每次选帅小组当中都会出一些足坛元老们的身影。不是我不尊重老同志,而现实是中国目前这几位老教练有几位是对世界足坛了解的。对于外籍教练的知识他们又知道多少。他们更多地用十几甚至二十几年前的目光来看待现在的选帅,这样的意见又有多大的重要性。与其那样还不如来个全民的短信投票呢,既照顾了民意,收来的短信费又可以支付一定选帅的费用呢。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