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华网:不寻常的鏖战 中国跤锦标赛来到大草原

http://sports.sina.com.cn 2007年07月21日22:52  新华网

  ——中国跤全国锦标赛来到大草原

  新华网内蒙古西乌珠穆沁7月21日电 题:不寻常的鏖战

  ——中国跤全国锦标赛来到大草原

  新华社记者王俊璞 张云龙

  一场众多高手参加的摔跤大赛正在内蒙古西乌珠穆沁草原展开。这不是牧民竞技的那达慕,而是2007年全国中国式摔跤锦标赛在这里摆开战场。

  赛地就在草原上的那达慕会场。主席台和看台装饰一新,背后数个蒙古包用来编排、更衣、医疗、休息,场地周围彩旗飞扬,汽车、摩托车“包围”赛场。抬眼望去,草原呈黄绿色,伸向丘陵起伏的远方。

  全国锦标赛首次来到草原,让外地选手和裁判经受了前所未有的考验:

  20日比赛开幕,烈日当空。尽管为裁判员发了草帽,但晒一天下来,脸下部都红了。21日早晨,有的说:“一摸,生疼!”一位女裁判胳膊晒脱了皮。

  风沙更让人难受。比赛中,阵阵狂风大作,沙尘把大家变成了土人。20日下午,有一块场地,若跤手从高处落下,尘土飞溅。18日的风更大,有人抱一块1米X2米的垫子被风吹得直跑,很难停住;有垫子被吹出几里地,只能开汽车追回来。

  中国式摔跤发展管理委员会常务副主任郑克镶说:“去年来时满眼都是绿色,草有30多厘米高,收割机正忙着作业。”

  有当地人不无内疚地表示,今年天旱,草长不起来;加上开矿破坏生态,这次比赛“给草原丢人了”。

  然而,烈日狂风并没有影响比赛展示中国跤的精彩。运动员在场上鏖战,裁判员精神抖擞地执法,解说员用汉语但更多地用蒙古语介绍选手和评论,外地和当地观众看得津津有味,不时鼓掌欢呼……

  全国锦标赛来到草原,不少业内人士思绪翩翩。有人感慨大自然的伟大和不可侵犯,有人联想到昔日成吉思汗金戈铁马的壮观,还有人赞叹中国跤像“原上草”一样无比顽强的生命力。总裁判长马建国将其喻为一种小花——“死不了”。

  这项运动经几千年的锤炼、改造,形成文明、优美、安全、观赏性很强的一种竞技运动。如今,她正为自己的生存、发展而投入一场鏖战。

  1993年“告别”全运会后,中国跤疾速萎缩,但民间“火种”尚存。机关、学校、企业的有识之士四处奔走、出资出力,使之渐渐恢复活力,在草原更是欣欣向荣。

  全国锦标赛来到草原,正是业内人士努力的结果,也是中国跤“强身”的举措。让外地与内蒙古跤手来一次比武、交流,无疑对中国跤的复兴将产生推动作用。

  全国锦标赛来到草原,首次使用新规则,运动员、裁判员精神面貌一新,得到各方赞扬。在改规则的同时,业内专家经考证、挖掘,发现中国跤承载着中华民族“中和、谨信、自强、厚德”的精神,并作为这个项目的理念。这将使更多的人了解中国跤,为其发展增添新动力。

  全国锦标赛来到草原,在同类项目中也是空前的,而在西乌珠穆沁草原,可以说“绝后”。旗长巴特尔告诉记者,政府投资两千多万元正在建文体大厦,其中面积五千多平方米的摔跤馆在内蒙古各旗县中最大。建成后,跤手冬天也可以训练、比赛,再办摔跤大赛就不用露天了。(完)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