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南方都市报:萨格勒布碎片

http://sports.sina.com.cn 2007年05月30日13:44  南方都市报

  被乒乓王国的媒体炒得轰轰烈烈的第49届世乒赛单项赛事,在一个人口不足一百万的东欧小国首都平静地开幕,然后平静地闭幕,一切都静悄悄的。

  26年前,在前南斯拉夫土地上,中国乒乓球队创造了一个前无古人的神话——包揽了诺维萨德第36届世乒赛的男女团体冠军和五个单项的前四名,中国乒乓球队对世界乒坛的全面统治由此开始。26年后的今天,新一代的中国乒乓国手们回到了前南的土地上,在萨格勒布世乒赛,再一次囊括了全部五个单项的冠亚军。

  中国队独大,除了与会的中国人和当地华人以外,没有人会为之喝彩。老瓦引退,施拉格、斯米尔诺夫、萨姆索诺夫、波尔等欧洲好手一个接一个地倒下,欧洲乒乓球在滑落,亚欧之间的鸿沟在拉大。中国人在一个不懂乒乓球的国度孤独地舞蹈,享尽尊荣,但世界并没有因此而寂寞,他们各有各的精彩。

  - 印象萨格勒布

  你的精彩我永远不懂

  据统计,萨格勒布城内九成以上居民是克罗地亚裔。2003年底在这里发生了一起“旅游事件”,34名中国游客在这里神秘失踪,虽然当地警方不愿意证实到底发生了什么,但很多人确信,那些中国人去了西欧。于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萨格勒布成了中国游客的“禁地”。对于萨格勒布市民来说,或许从来没有见过如此庞大的一个中国人群体,记者走在萨格勒布街头,当地人总是会先问:“你是日本人吗?”

  因为少见,所以多怪,中国人在萨格勒布确实是引起了不小的关注,中国乒乓球可以认为自己在萨格勒布掀起了一阵中国旋风,然而很打击人的一个事实是:克罗地亚人感兴趣的,只是那一张张陌生的东方面孔,以及相互之间的那种拥有奇特魅力的文化差异。

  文化差异表现在体育上的自然是当地人对不同项目、不同对象的厚此薄彼。还记得在记者抵埠当天,萨格勒布人对本地足球队夺冠后“暴动”般的狂欢,让人确信足球在欧洲的任何一个角落都如此“独大”。但当你认为克罗地亚人也会为任何一场足球比赛倾注情绪的时候,你却发现他们在收看米兰与

利物浦的欧冠决赛时是那样若无其事。

  既然欧冠决赛都这样提不起当地人的兴致,世乒赛就可想而知了——萨格勒布当地电视台直到世乒赛的最后一场比赛才进行了直播,而在整个赛事期间,当地媒体对赛事也不曾问津。

  这是一个不算发达的欧洲城市,这里没有特别充足的资源,作为一个国家的首都,萨格勒布的人均GDP还未达到欧洲的平均水平。这是一个西欧人喜爱的旅游城市,除了因为这里拥有如“盆景版九寨沟”、“微缩版布拉格”那样的自然资源以外,很重要的一点还是因为这里的物价水平较西欧许多发达国家都低很多。

  本次世乒赛组委会对赛事的总投入仅为200万欧元,开、闭幕式都极其简朴,耗时仅半个小时;场馆沿用了每年克罗地亚公开赛的举办场馆,几乎未进行任何翻修;运动员粘贴胶皮的场所,是临时搭建的塑料大棚;克罗地亚人甚至没有为所有700多名与会者提供免费餐饮……一届本来就缺乏气氛的世乒赛,因简朴而更显冷清。

  - 拾遗萨格勒布

  那些人,过去了就再难记起

  140个国家及地区代表队共676名球员参赛,萨格勒布世乒赛尽管欠缺热闹,却还是创下参赛人数的一个纪录。赛前一众队伍“哄抢”训练球台,比赛初段赛场上熙熙攘攘的人流,这样的一届世乒赛更像是一次盛大的乒乓球国际推广交流会。喧嚣的人群中,有一些人一些事,让人窥见在欧洲这个乒乓球正在衰落的地区,在世界这个被中国乒乓球队统治得密不透风的舞台上,仍然有着一些乒乓球人,在这个冷清的领域里自得其乐。

  一个收集明星签名的教练

  塞尔维亚队主帅佐兰随身带着一个“宝箱”,就在自己的队员还在紧张比赛的时候,这位塞尔维亚的主教练竟然忙着向记者们展示起了自己的“宝物”。这个亮黄色的箱子上密密麻麻签满了著名乒乓球运动员的名字。仔细观看佐兰的幸运箱,上面除了有中国选手马琳、王励勤、刘国梁等人的签名,还有瓦尔德内尔、施拉格、波尔等欧洲球星的“真迹”。

  一个“可有可无”的教练

  “现在欧洲的乒乓球水平与中国的差距最少是5年。”英格兰男队主教练刘加诒说。英格兰队是本届萨格勒布世乒赛最年轻的队伍之一,球队中年龄最大的凯莉·西伯利18岁,而最小的加文·埃文斯只有14岁。英国一直被誉为乒乓球运动的发源地,但英国没有乒乓球职业联赛,也没有职业球员。

  刘加诒将欧洲乒乓球滑坡的原因归结于本土教练水平不高、技术滞后、人才培养体系不健全三大原因。“欧洲乒协主席在去年的年会上曾经说过,如果只有一份工资,他会选择把这份工资给运动员,而不是教练,他认为教练员甚至是‘可有可无’的。”刘加诒已经在欧洲执教了14年,他说自己很希望中国的乒乓球能够一直强盛。但是事情是相对的,如果欧洲不发展起来,如果中国队一直都没有对手,人们也就不会对乒乓球有那么大的热情了。

  一个残疾女孩

  波兰残疾女孩娜塔丽因为是本届世乒赛女单冠军郭跃在赛事第一轮的对手而“成名”。这名曾夺取雅典残奥会金牌的17岁女孩,在当初夺冠之时也未曾受到过如此多的关注,为此,娜塔丽也感到相当吃惊,“我没有觉得我比正常人有更多的困难,我生下来就是这个样子,从小就开始练球,还参加过很多波兰国内的比赛,没有什么太难的,只不过这次比赛可能对我来说会很难,因为我要遇到你们国家的郭跃。”女孩对包围她的中国记者们说。

  这样一个胳膊残疾的女孩,常常用残缺的右臂把白色的小球卷起来,往上一抛,随后左手迅速挥拍,球就这样被发出去。娜塔丽一直不把自己的残疾放在眼里,不仅如此,她还有一个去北京奥运会的梦想,“我希望明年能在北京参加奥运会和残奥会!”

  一个百废待兴的国家

  “我们要ping-pong(乒乓),不要boom-boom(炮声)!”饱经战乱的伊拉克本次世乒赛历尽艰辛,派出了两名男运动员参赛。52岁的伊拉克奥委会副主席阿布杜拉是伊拉克队的随队官员兼教练,他从伊拉克出发,花了24小时乘车到叙利亚,又用3小时辗转到约旦,再经2小时飞行到土耳其,最后再飞了5小时才到达萨格勒布。

  “现在的伊拉克百废待兴,国家运动队大多无法进行正常训练,乒乓球队也不例外。参赛的两名队员正效力于瑞士的俱乐部,他们的世界排名分别是第1213位和1214位,没能从资格赛出线。”阿布杜拉介绍说,“能参赛就是胜利,他们都尽力了……”

  一个乐呵呵的“中国阿叔”

  在何志文的履历表上,这已是他参加的第八届世乒赛。当年国家队的队友江嘉良,早已放下乒乓球拍改打

高尔夫。在萨格勒布世乒赛上,大家又碰见了这位已经45岁的“八朝元老”。

  在瓦尔德内尔退出世界乒坛之后,比利时的大塞弗成为参加世乒赛次数最多的现役选手。但要论年龄,现在的“西班牙选手”何志文坐定了这“头把交椅”。“在上海世乒赛时,我以为我的年龄一定是最大的,后来才知道美国的成应华比我还大。这次,我可是当上这‘老大’了,可惜这‘老大’没用,球不行。”老何乐呵呵地说。

  萨格勒布世乒赛男单第三轮比赛,何志文0比4输给了中国目前最好的直板反胶选手马琳,再次止步于32强。虽然马琳大分赢得轻松,实则小分争夺激烈,45岁的老何几乎每局都把27岁的马琳逼上绝路,可他输完球还开玩笑地说:“我今天算找到差距了,他水平比我好得多。我嘛,就是陪中国队比赛而已。”

  何志文还是两年前那个口无遮拦的老何,在上海世乒赛中爆冷淘汰前世界冠军施拉格后,他居然蹦出一句:“都把我的旅游计划打乱了”,这样可爱的性格也是他在时隔20年后再一次在中国媒体间一夜走红的原因。“三个礼拜前刚结束俱乐部比赛,我在家收拾工人们没弄好的花园,挖坑种树,手掌起泡,手腕累得疼死了,差点就想退出世乒赛,谁知还能对上马琳。”老何这样描述着他的世乒赛“备战”经历。

  曾有人说何志文性格内向,不喜欢社交,有媒体去他家里采访,他总是躲到公园里去,可眼前的何志文明明非常

幽默。但转念一想,不是何志文不愿和人交往,而是他根本除了汉语,什么语言也不会。问他在西班牙效力的俱乐部,他在本子上写下“CAJA GRANADA”,然后说:“我想应该是这样的,我没读过什么书。”不会西班牙语在当地生存的困难可想而知。“我只会几个单词几个单词往外蹦。平时没关系,可电视台一来采访就出洋相了,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我也不看报纸,看不懂,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何志文退役后,1991年从浙江去了西班牙。老婆开了一间服装店,他也帮忙,但还要靠打俱乐部联赛挣钱。“没有办法,要养家糊口呀。两个女儿都在读书,我不会让他们打乒乓球的,在西班牙打乒乓球没有什么前途。”至于退役,他想都没想过:“不退役,还在赢球,干嘛退役呢?如果以后年纪大了,打球变成一种爱好,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专题采写:本报特派萨格勒布记者 丁淑莹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2,150,000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