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爸说“ 这 点 困难,跟她将来人生中要面对的挑战比起来,不算什么。现在城市里的小孩生活太安逸了,得让他们吃吃苦,才会懂得珍惜,学会独立。”虎妈说“我也不知道我们这种方式到底对不对,只是觉得她现在应该尽情地玩耍,感受这个世界。有些东西是老师和课本教不了的。”
从没上过幼儿园,一年中有六七个月都在吃野菜、睡帐篷,每天步行十多公里……最近,江西上饶一个4岁的小女孩在网络上“火”了。
这个小女孩名叫雯雯,被称为“中国最小背包客”。她从1岁零3个月开始,便跟着父母徒步旅行。
“这两年,我们想让她这样走下去,并不打算让她上幼儿园。”雯雯的父亲潘土丰在接受采访时的这句话,引发了网友关于孩子教育方式的热议。
6月13日,潘土丰带着雯雯来到成都,准备开始为期两个月的川藏线徒步之旅。谈起自己的“虎爸式教育”,潘土丰说:“我并不认为自己很严苛,今后她会遇到更多挑战。而且事实证明,她现在越来越独立、懂事。”
虎爸教育
刚结束山东徒步4岁女孩每天走十多公里
14日下午,成都耿家巷,一家青年旅舍内。雯雯独自坐在大厅的沙发上,两眼盯着投影仪,上面正播放着动画片。
留着短发,穿着短裤和运动鞋,皮肤黑黑的她,看上去像个小男生。
“在家休整了大半个月,最近还白了点,刚从山东回来时更黑。”潘土丰说,雯雯其实很爱美,在家喜欢穿裙子,“但出来徒步,肯定得穿成这样,方便。”一个多月前,父女俩去了趟山东,花了20天,用徒步加搭车的方式,游了济南、青岛等城市。“这次她最高兴,因为去了海边。”潘土丰说,之前徒步他更倾向于选择贫困山区,“这样才能让女儿得到锻炼。”
只要在路上,每天差不多都要步行五六个小时,一天下来,雯雯要走十多公里路。这样的运动量对于一般成人来说都有些吃不消,但潘土丰却表示,“从快3岁起,她就可以自己完成了。”
即将挑战川藏线坐30多小时硬座来成都
刚休息了半个多月,6月12日上午,潘土丰又带着雯雯从江西上饶出发,坐了30多小时的硬座来到成都,为接下来两个月的徒步川藏线之旅做准备。
火车硬座是潘土丰每次出行的首选,“不仅经济实惠,一路上还可以遇到各种各样的人,和他们聊聊天很有意思。”他并不担心4岁的女儿会受不了长途跋涉之苦,相反,他认为这正是对女儿最好的锻炼机会,而且雯雯似乎也很适应——白天在车厢里跑跑跳跳,累了就倒在座位上睡觉,“她在哪里都睡得很好,这种适应能力,我很高兴,这几年的锻炼效果达到了。”
在成都,父女俩住的是30元一个床位的青年旅舍。“这算是不错的条件了,之后徒步,免不了要睡路边。”房间里放着一个大背包,里面有一顶帐篷、两个睡袋、一些换洗衣服和洗漱用品。“再买点必备药品,随时可以上路。”潘土丰说。
旁边一个粉红色的书包,是雯雯的。“我可以帮她背睡袋,但她的衣服要自己背。”因为个子太小,书包背起来掉到雯雯的臀部以下,肩带也有些宽。不过,背上书包的雯雯却不以为然,在房间里欢快地踱起步来。
父亲讲述
脚起泡也得继续女儿1岁零3个月开始徒步
简单休整后,父女俩这两天就将踏上徒步川藏线的旅程。按照计划,两个月后他们将到达拉萨。雯雯的奶奶曾担心拉萨海拔太高,孩子可能受不了。不过,潘土丰却对女儿很有信心:“她之前去过云南,海拔差不多,没什么问题。”
虽然只有4岁,但雯雯的“徒龄”已接近3年。潘土丰和妻子袁端都喜欢徒步旅行,此前他们在家乡江西经营小生意,近几年做起了微商,“所以有更多时间陪孩子到各处走走。”
雯雯1岁零3个月时,就跟着父母到云南普洱徒步,那时,她才学会走路3个月。在她的两个膝盖上,各有一个硬币大小的疤。“是在老家玩耍时摔破的,小伤,没事,都好得差不多了。”潘土丰摸了摸女儿的伤疤,语气轻松。“在徒步过程中,摔倒啊、脚磨起泡啊很正常,她也会哭,但哭过之后还是得继续走。”
有时候,雯雯也会闹脾气,一屁股坐在地上不走了。这时候,潘土丰夫妇不像一般父母那样好言相劝,而是选择不管,“你爱走不走,我们走了”。这一招很管用,雯雯会马上站起来,迈着小碎步追上去。“小孩子就是这样,你越惯着,就越娇气。”
虽是这样说,但潘土丰也并非铁石心肠。“一路上我们都会拉着她,只要她身体往下坠,就知道一定是困了。”这时,他会将雯雯抱起来,“娃娃头一挨着肩膀,就睡着了。”
回应质疑
现在孩子要吃苦才会更加懂得珍惜学会独立
一走至少20天,而且基本都是选择贫困偏僻的地方。对于这种虎爸式的教育方式,一向疼爱孩子的奶奶有些难以接受。“一个女孩子,还这么小,怕她吃不了这个苦。”去年得知孙女徒步的事情后,雯雯的奶奶明确表示反对。
不过,潘土丰却底气十足,“这点困难,跟她将来人生中要面对的挑战比起来,不算什么。现在城市里的小孩生活太安逸了,得让他们吃吃苦,才会懂得珍惜,学会独立。”
袁端也赞成丈夫的观点。有一件事让她印象深刻,去年去广西,在自己独立行走15公里后,雯雯得到了一包小饼干作为奖励,“她知道这来之不易,一点一点地咬着吃。如果是在家里,零食一大堆,不会懂得珍惜。”
潘土丰说,“雯雯看见一些留守儿童自己穿衣、吃饭,还要帮家里干农活,回家后也学着自己吃饭,还主动帮我们洗碗,比大她3岁的哥哥更独立。”
潘土丰夫妇都是高中毕业,在教育孩子方面,也是一点一点在实践中慢慢摸索,“对大儿子可能溺爱多一些,所以我们更注重培养雯雯的独立。”
娃娃想上幼儿园
但培养吃苦能力对她更有用
相比让幼小的女儿徒步,引起外界更大质疑的,是潘土丰此前表示“不打算让雯雯上幼儿园”。
“想上幼儿园吗?”6月14日,对于记者的询问,雯雯眨眨眼睛,点了点头。“你喜欢上幼儿园还是去外面玩?”“幼儿园。”
“她也跟我们说过,想去上幼儿园。”妈妈袁端说,老家房子背后就是一所幼儿园,有时看到其他小朋友背着书包或是听到幼儿园做操的音乐,雯雯也会默默地背起自己的小书包。
每当这时,袁端就会告诉雯雯,会带她去更多的地方,见更多的小朋友。“我也不知道我们这种教育方式到底对不对,只是觉得她现在应该尽情地玩耍,感受这个世界。有些东西是老师和课本教不了的。”
相比之下,潘土丰则对自己的这种教育方式很自信,“她现在只是觉得上幼儿园好耍,但我认为,现在锻炼她的体质、培养她吃苦的能力,对她来说更有用,这些事情搞定了,其他的就简单了。”
对话虎爸
希望通过徒步 培养吃苦耐劳精神
14日下午,在潘土丰父女住的青年旅舍,记者和他进行了一番对话——
华西都市报:孩子这么小就让她一天走这么远的路,是否问过她的想法?
潘土丰:小孩子肯定喜欢舒舒服服地待在家里,好吃好喝。但我更希望通过徒步,培养她吃苦耐劳的精神。
华西都市报:有人认为你们将自己的喜好强加在孩子身上,你觉得是这样吗?
潘土丰:我确实希望雯雯能成为一个旅行爱好者,但我也很尊重她的选择,比如她喜欢唱歌,家里就会买一些CD,手机上也下载了她爱听的歌。
华西都市报:缺少了幼儿园的集体环境,是否考虑过孩子将来难以融入集体?
潘土丰:正是因为她没有上幼儿园,因此更珍惜和小朋友相处的机会。一见到其他小朋友,就会主动上前打招呼。如果两人发生矛盾,她常常是主动和好的那一个。现在,她和无论什么年龄段的人都相处得很好。
各方声音
运动医学专家:超过4龄童承受能力会影响骨骼肌肉发育
成都体育学院运动医学系教授侯乐荣说,4岁的小孩,不管心肺功能还是骨骼、肌肉包括各个器官系统的能力都没发育完全,不足以承受这样的运动量。每天行走10多公里,对下肢的影响很大,可能导致骨骼早期钙化,影响身高。肌肉力量的训练,一般都要在青春期以后,因为小孩子的肌肉承受不起高强度运动。
另外,雯雯这个年龄,刚好处于一次生长发育高峰(0-2岁)和二次生长发育高峰(青春期)之间,属于储备阶段,需要足够的营养。如果长期在户外,或者不规律的生存状态,营养的摄取会受到影响。
教育心理专家:幼儿园教育不可少儿童应多接触同龄人
成都市应用心理学研究会专家白凌说,潘土丰不让孩子上幼儿园的决定太极端、片面,从幼儿园到学前班再到小学,对孩子来说是一个逐渐社会化的过程,让他们学会自我约束、自我控制。发展心理学提倡什么年龄做什么样的事,0岁至6岁学龄前儿童,应该和同龄人多接触,在交往过程中学会和人相处,这样将来才能更好地在社会上立足。如果脱离群体生活,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可能会欠缺。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教育专家刘霞则对此持保留态度。她认为,这种教育方式对于父母本身的要求颇高,首先得有良好的综合素质,而且善于引导、教育孩子。父母应该在带孩子徒步旅行的过程中,通过言行,将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传授给孩子,但必须是让孩子自然、乐意地接受。如果只是一味强加,只能适得其反。此外,既然孩子提出想上幼儿园,就说明潘土丰的这种教育方式并没有满足孩子成长的需求,家长可能需要调整一下。
第一评
送上祝福但别轻易模仿
朱昌俊各地“虎爸”、“虎妈”的教育方式各有不同,4岁的江西小女孩雯雯成为“中国最小背包客”,可算是最新的一种表现形式。
暂且不论这种方式到底会对雯雯的未来产生怎样的影响。一岁多就开始徒步,四岁时每天步行十多公里,如此“暴走”是否有利于雯雯身体的正常发育,都是一个存在疑问的未知数。身为徒步旅行达人,“虎爸虎妈”以这种身体教育来塑造女儿,带有明显“强加爱好”的嫌疑。
诚然,父母在孩子面前具有某种天然的“权威性”,但之于现代教育的理念和方式而言,这种教育显然有些格格不入,其“冒险”的一面不容忽视。
或许正如“虎爸虎妈”在回应外界质疑时所给出的理由,有些东西是老师和课本教不了的,所以需要其他方式来弥补。然而,“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之间的“矛盾”,难道真的只能以这种极端方式来化解?
从“虎爸虎妈”的称谓就不难看出,这类教育方式是相较于一般父母的传统教育方式而言的,带有很强的个案色彩,也很难有规律性的东西可以总结、复制、推广。因而对此,我们只有祝福,愿雯雯和父母的这场“试验”能够成功,或不至于付出太大的代价。同时,我们也要提醒更多的为人父母者,切勿轻易模仿。
此外,在“虎爸虎妈”式教育“试验”越来越多的背景下,这样一个问题应该引起重视:父母在对子女教育方式的选择上,其合理界限到底何在?比如,是否应该确保不与未成年人的正常权益保护冲突?
点击下载【新浪体育客户端】,赛事视频直播尽在掌握 |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