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世界羽联2018年的赛事来到了最高潮——世界巡回赛总决赛。在回顾一整年的比赛时,我们可以从各方面也可以来分析世界羽联的一些举措给这项运动带来的改变。比如规定一流行列的运动员至少参加12站比赛,又比如总决赛究竟按照哪个赛制来确定参赛选手更有科学性以及更受球迷喜爱。今天,新浪体育邀请著名央视解说员童可欣和著名羽毛球专家龚伟杰来点评这些网友关注的焦点。
1。现在来看,世界羽联规定一流行列的运动员至少参加12站比赛是否合理?
童可欣:世界羽联还是在摸索过程中,把超级赛改成巡回赛的想法其实也是希望比赛变得更好,能够把比赛的级别分出来,让顶尖选手有针对性地根据体能安排来选择比赛。但事实上,我觉得运动员有惯性的参加超级赛的节奏,导致有一些运动员对巡回赛奖金和积分的分配以及个人的能力、训练周期不是特别匹配。事实胜于雄辩,现在这个赛制还有需要磨合、不合理的地方。可能顶尖选手也是感觉到比赛特别多,他们几乎没有休息的时间,如果身体出现伤病,很难有系统的时间进行调整,重新达到好的状态。
但现在显得有些星光黯淡,这个是需要总结的。但因为今年是改变赛制的第一年,这里面肯定会遇到很多的问题,一切都是很正常的。还有一个方面,可能和一些运动员的技术打法有关系。一些选手的打法有些消耗体力,但这种密集的赛事下,更容易受伤,这需要双方来磨合,相互进行调整。
龚伟杰:如果说单说推广,只有密集赛事大家才会知道有这个项目的存在。世界羽联现在更多的是用赛事推广羽毛球。羽毛球女子成熟期在21岁左右,男子在23岁左右。如果以这个角度来看比赛,如果这几年在密集的比赛中没有更好地储备训练、治疗伤病,因为体育中后期是衰退的走势,羽毛球需要有系统的训练和治疗时间。
(密集的赛事对林丹和谌龙这些老将是否有利?)从备战东京奥运会角度来看,如果能一直取得胜利,肯定还是有利的。但对运动员的运动生涯来看,他就会衰退得更快。
今天我去看薛松,我们也聊到,当时他受伤后,本来这个伤病已经快到100%好了,但因为一个比赛他不得不参加,导致他伤了另一个膝关节,导致他这个部位再也不能完全康复了。我也是受伤退役的,所以我对这个很有感触。
2。在一些球迷看来,现在羽毛球在学网球,在您看来羽毛球和网球的总决赛是否相同,网球是否有羽毛球可以借鉴的地方呢?在您看来,年终总决赛的参赛阵容应该是怎样的更合理?
童可欣:网球有2套积分,一个是世界积分,一个是竞赛积分。每一场比赛的赛事积分都是要正常算的,这个来推算世界排名。参加年终总决赛是竞赛积分,就是运动员根据自己所参加的最高级别的,比如说四大满贯,九个系列赛,之后再任选几项比赛,凑足15项赛事,来计算竞赛积分,来保证总决赛的选手基本上是在大赛中表现最好的选手。
大满贯的赛事不需要强制参赛,因为奖金在那里,吸引力在那里,大满贯打进一轮就相当于其他比赛拿到冠军那样的奖金和积分,所以是自然的吸引机制,每一位选手都想打。男子的9个系列赛,女子的超5和4个皇冠明珠比赛,这个9站比赛有强制要求参加的,你的积分到了前50就必须报名参加,如果不能参加,你要有伤病的申请和相关医生的证明,你才能够放弃这个比赛。
另外还有一些年龄方面的优惠,比如运动员30岁以上,可以有选择性地参加。所以能很客观全面地表现出这一年中谁的表现最好,一定有机会进入总决赛的赛场,科学性在这里。
2套积分是很重要的。现在世界羽联只有一个积分体系,有的运动员只是打的比赛多,靠这些积分打上来的,但这并意味着他实力多厉害。
羽毛球年终总决赛的积分是在所有巡回赛中选择参加来积累的,可是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各种比赛,运动员还有其他比赛要打,这个系统比较庞杂,如果他只参加这12站比赛,还是比较科学的。还有奥运会、世锦赛和团体大赛等等,所有的比赛会把巡回赛的计划打乱的。我相信世界羽联非常聪明,他们在考量后一定可以让这个规则更细腻完善。
龚伟杰:我们的预期肯定是觉得缺少了林丹和谌龙,有扎实的明星效应才能推动赛事的推广。这次在广州举办比赛,我认为必须有让大家了解的选手来参加,才能让球迷感到满足,不然就会感觉差点东西。如果在泰国举办比赛,拉查诺不参加,你会觉得很奇怪吧?
3。现在羽毛球的世界巡回赛总决赛还是有协会名额的限制的,一个协会最多派2位/对选手参加,这个和网球不太一样。您怎样看待这个的?
童可欣:每个运动员发展节奏是不一样的,网球现在已经是非常成熟的全球性的运动了,但羽毛球发展不均衡,它肩负着在全球推广和普及的职能,希望能缩短各个协会之间的差距,而不是在某个区域中发展流行。
龚伟杰:因为这个比赛是按奥运会走的,奥运会羽毛球不就是只有2个名额吗?但奥运会和这个比赛级别是不一样。这个比赛是为了奖励运动员的赛事,你看这次比赛是红色背景,灯光都不错,但缺少了丰富的内容,只是在做比赛。
(董正翔 发自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