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同事忆何振梁:坚持国际视野 第2次申奥胸有成竹

2015年01月10日19:29  中国新闻网 微博 收藏本文

  中新网北京1月10日电(王牧青)今天上午十时,“中国奥运之父”何振梁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举行。亲友眼中,何振梁老人一生兢兢业业、诚恳谦和。作为曾经的同事,第一次申奥时曾担任北京奥申委办公室主任的魏玲评价:“何老对申奥的作用,是别人不能替代的。”

  坚持国际视野和高标准 每件事亲自检查

  1990年亚运会后,在总后勤部担任参谋的魏玲被借调到北京奥申委,做办公室主任,何振梁正是他的领导。当时,北京奥申委在一家饭店办公,工作环境在当时算不错的。但是,涉及高科技设备层面,条件仍有些不足。

  “那个时候,国内还没有电脑制作的能力。何振梁亲自请了瑞士的专家,请来美国申奥成功时的摄影记者。”魏玲回忆,“我亲自去空军申请了直升机拍摄,我们就在北京上空拍宣传片的素材。那架直升机,曾经是总理的专机。”

  魏玲说,何老有一点很突出,就是坚持国际视野:“他说过,国内的技术达不到,就到国际上去找。总之,必须达到国际标准。”她回忆,1991年,国际奥委会有自己的要求和规格,但是,她能够深深感觉到,何老对工作的要求,绝对是高标准。

  她还举了一个例子,国际奥委会来北京时,需要准备大量的文件资料。何振梁会亲自检查文件的准备情况,甚至连包装纸的材料,都要求到市场上找到最好的。“即使这样,我们可能还是达不到世界标准的要求,但是,何老的要求是尽量做到。”

  “甚至,开会时桌上摆放的矿泉水、铅笔、甚至纸张的摆放,都要严格遵循国际标准。说实话,我在军队工作,也没见过这种(严格)。而且,他的每一项要求,都会亲自检查。”魏玲说。

  第一次申奥失败有思想准备 第二次胸有成竹

  魏玲回忆,由于当时电脑还没有普及,奥申委查所有的资料都需要书面搜索,连发国际快递都成了问题。终于到了宣布日期,魏玲在北京后方留守:“我们做了两套准备,结果没成功。其实,和前方通电话的时候,我们也没掉一滴眼泪。”

  “但是,等大家都回到北京,我们接到很多鼓励的电话。听到那些暖人的话,我们真的受不了。”说到这里,魏玲忍住眼泪没有留下来,“很难表达我们整个团队的心情,如果非要找一个词,就是:无悔。”

  2001年,北京第二次申奥进入关键阶段。离开北京前,魏玲与何振梁有一次简单的交流,她回忆:“当时在新侨饭店,何老特别有信心。当时开分析会,他一点都不虚夸,对每个奥委会委员态度的分析都很详细。我知道,他真的很有信心,当时从饭店出来,我心情特舒畅。因为我知道,没问题了。”

  “第二次申奥,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就是‘创造历史’。”魏玲如是评价何振梁,“奥运会肯定可以在中国开,但如果没有何振梁,绝不会这么早。他对申奥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完)

文章关键词: 何振梁魏玲

点击下载【新浪体育客户端】,赛事视频直播尽在掌握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央媒:令计划是山西腐败阵营中执牛耳者
  • 体育亚洲杯-王大雷扑点于海破门 国足胜沙特
  • 娱乐房祖名未来发展不定 林凤娇看审判泪崩
  • 财经社保缴费率有望下调:缴费负担太重
  • 科技北京正研究投放中高档“约租出租车”
  • 博客律师:复旦投毒案林森浩杀人动机存疑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高中英语老师漫画评语走红 学生赞萌萌哒
  • 育儿保安性侵孩3年 家长不可缺位性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