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海峰:大赛指标不论名次论成绩 要和运动员做朋友

2014年10月23日18:39  新华网 收藏本文

  新华社北京10月23日体育专电(记者 李嘉[微博])在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举办的第五届全国运动心理培训班上,现任国家体育总局自行车击剑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前国家射击队总教练许海峰作为主讲人之一,谈到运动员参加重大比赛前的心理备战时表示,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与运动员进行心理交流与沟通。

  许海峰表示,首先教练员不能给运动员定名次指标,只能定成绩指标,名次要看得越淡越好。教练员必须充分了解队员的心理,这就要通过“聊天”完成。

  “要和运动员做朋友,赛前如果运动员信心不足,就要给他们信心,如果信心过足,也要泼冷水,”他说,“在赛场上更是要随时关注运动员的需求,及时给他们反馈,对他们比赛有利的信息可以透露,不利的则不说。”

  许海峰表示,心理因素在运动员训练比赛的实际运用中非常重要,但是由于没有一个量化的指标,所以没有被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上。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竞技体育研究中心主任张忠秋表示,在目前这个尊重多元化的时代,要给予运动员尊重、理解以及空间,要学会应用“同辈心理”沟通方式帮助运动员。

  他说:“我前两天刚刚从美国科罗拉多奥运训练基地进行合作交流归来,在这个美国奥运冠军训练大本营的心理工作平台中有5位全职的运动心理专家和几十名分布在相应主要集训点的非全职的运动心理专家,他们与运动队的密切结合方式很有启发意义。如今,中国各项奥运重点项目对运动员备战重大比赛的心理准备和心理训练越来越重视,但在此方面与美国还有一定差距。我们的心理工作者也应与教练员建立更紧密的合作关系,建立关于运动员的心理咨询与调节综合科研支持与保障系统。”

  前来参加培训的国家赛艇队教练董文峰已有近10年的执教经验。他说:“我平时在训练中也遇到很多困惑,这次培训给我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方向。希望今后能够有心理专家长期跟队,因为并不是只有大赛前运动员才有心理问题。”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所长田野强调,这次培训班的内容主要围绕着新时期竞技体育遇到的心理学问题和心理学评价等进行重点培训和研讨。

  约百名教练员、管理人员及运动队科医人员参加了培训。

文章关键词: 许海峰心理运动员

点击下载【新浪体育客户端】,赛事视频直播尽在掌握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国内政法委工作升格为由总书记直接分管
  • 体育舜天鲁能会师足协杯决赛 国足返亚洲前10
  • 娱乐成龙谈子吸毒:我不称职 求别伤害林凤娇
  • 财经邯郸百亿民间融资悲剧:熟人信用体系创伤
  • 科技苹果Apple Pay现重复收款问题
  • 博客日本就慰安妇问题自打耳光为了啥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女生体检被要求脱光上半身 国考热职
  • 育儿6成被访小学生更爱爸爸陪 称妈妈废话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