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杜文杰 从去年11月20日开始,领队周涛和教练组组长马经纬率领中国男子拳击队进驻北京奥体中心,开始了为期132天、以备战里约奥运会为目标的冬训。与以往不同的是,今年的冬训是在国际拳联实行职业拳击10分制计分方法,中国拳击队在几乎没有时间进行针对性训练,对新规则认识理解匮乏,导致在去年亚锦赛仅收获1枚奖牌和世锦赛上与奖牌无缘的背景下进行的。
为此,国家体育总局拳跆中心拳击部对去年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拳击世锦赛中国拳手暴露出的问题进行认真分析总结,统一布置,提出了今年的指导思想,即着重解决体能、基本功、前手拳的运用能力和步法移动能力,以今年2月的欧洲拉练赛为阶段检验目标,以今年全国锦标赛为冬训效果检验目标,使全体队员整体专项能力和专项技术运用能力上一个新台阶。
记者在奥体中心采访时发现,今年的冬训中,中国拳击队的确有不少新变化,无论是领队、教练还是队员,大家对学习和技术的探讨更加重视,改变了以往重练轻学,更多凭经验的做法。
形成学习研究风气
拳击规则的改变是拳击运动发展规律的要求,谁能尽快熟知、认识规则变化的内在特征,谁就能在比赛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赢得胜利。
因此,从冬训开始,奥体组便充分利用教练组多数成员参加过阿拉木图世锦赛的经历,组织了对新评分规则的专题探讨会,逐一发表自己的理解和看法,达成共识,扭转过去以单一点数取胜到综合优势取胜的思路。这种形式的研讨会从冬训开始始终在延续,教练转变角色走上讲台,每位教练轮流利用每周两次的晚上例会结束后,给所有参加冬训的运动员进行40分钟的专题授课,内容从基本功到对新规则的体会和训练方法的体会,并与教练和队员进行现场互动,形成了一种可喜的拳击学术探讨氛围。
这种探讨交流不论场合、地点,也可能在喝茶聊天中,也可能在例会学习中,使大家对规则及项目特征的认识、学习始终放在一个重要位置上,不仅丰富了训练课以外的知识,同时也锻炼了教练员的传授能力,提高了教练员对拳击训练理论的认识水平,得到了运动员的一致认可。
另外,每周两次例会,从教练组长主持到观看训练、比赛录像,再到教练员评价运动员的技战术特征,最后到运动员发言,开始只有几个老运动员能表达自己的看法,但通过教练的鼓励和要求,现在的场面出乎意料,队员们举手发言踊跃,就怕因时间有限而没有机会发表意见。
强化基本功训练
训练中教练深刻认识到,10分制计分体系中重要的一个评价指标就是技术动作的规范程度。以往中国拳手能够抓住一次很好的进攻机会,但由于拳手击打拳不规范,特别是前手拳运用能力有限,不但算不了有效拳,反而失去了一次机会,这样的例子在亚锦赛和世锦赛上都多次出现,其中主要问题是基本功差。
因此,基本功练习已经列为冬训期间每次早操、上午和下午的主要内容之一。从前手拳开始,一步一个脚印,不规范就重来,教练示范,然后再做,每个运动员周围都是提示、指导,包括科研教练和队医也会说上两句提醒队员,大家目标一致,发现问题后教练组及时进行诊断、分析、讨论,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坚决不让队员带着问题进行训练。如果当时纠正不过来,随后会专门指派教练进行单独指导,强化训练。技术训练时采用录像回放手段,让队员在第一时间看到自身的问题所在,以求快速理解改正。
跑步训练增强体能
此外,挖掘运动员奔跑潜力,提高有氧与无氧能力,也成为本次冬训与以往不同的一个重大变化。
跑步训练早已成为职业拳手和拳击发达国家训练的主要科目,但以往冬训中,我们在这方面的重视程度不够。通过新计分方法实施后对拳手技术体能提出更高要求以及冬训开始以来强化跑步训练的效果来看,合理增加跑步训练的比例得到了全体教练的认同,长距离、短距离和变换节奏跑等训练科目贯穿整个冬训的早操、上午和下午的训练之中,是过去的1.5倍。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每周运动员单一跑的距离就达到25公里,而往年只有10公里。开始时运动员有抵触心理,经历了从不适应到不跑反而不适应的过程,体能有较大幅度提升,其中,+91公斤级重量级拳手谷光明3200米跑第二次测验比第一次快了1分14秒,400米跑快了5秒。
另外,通过邀请ATP体能专家对使用先进拳击器材的示范和强化专项能力的训练,也达到了很好的训练效果。例如,在一项核心力量的练习中,谷光明第一次只能坚持10秒,通过4周的训练,他可以在很标准的情况下坚持30秒,提高幅度非常大。
领队周涛表示,冬训期间队伍强化了管理,严肃纪律,如对全队每天统一集合、出发、生活和作息制度都有严格要求,坚持早操训练,锻炼队伍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顽强作风和永不服输的意志品质,引导教练员和运动员国家荣誉高于一切和为国家拼搏的奉献精神,使队伍呈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正能量风气。下一阶段全队将继续保持训练节奏,适当增加运动负荷,技术方面延续上一阶段的训练重点,整体推进,并增加组合拳的训练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