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内连发两起恐怖袭击,“黑寡妇”制造的两声爆炸让倒计时40天的索契冬奥会蒙上阴影。有媒体称,爆炸事件意味着冬奥会遭受恐怖袭击的风险提高。事实上,以往重大体育赛事,如奥运会、世界杯屡次成为恐怖分子施袭的场所和时机。
目标直指冬奥会
这是今年俄罗斯伏尔加格勒第三次遭到恐怖袭击。政治分析家认为,此次针对伏尔加格勒的袭击并非巧合,爆炸地伏尔加格勒毗邻俄北高加索联邦区,距明年2月将举办冬奥会的索契690公里——恐怖分子的目标显然是索契冬奥会,对伏尔加格勒发动袭击是在测试政府和安全部队的反应和效率。
由于毗邻恐怖分子聚集的北高加索地区,索契从其获得冬奥会主办权开始就面临严峻安全威胁。今年初,自称“高加索酋长国”首领的车臣反叛者乌马罗夫专门发布视频,号召其支持者对索契冬奥会发动袭击。
昨天爆炸发生后,俄罗斯国家杜马第一副主席、俄罗斯奥委会主席亚历山大·茹科夫立即召开新闻发布会,再次公开表示,索契冬奥会已预先考虑到所有必要的安全措施,不会因为伏尔加格勒恐怖袭击而采取额外措施。茹科夫还表示,索契冬奥会将发放体育迷护照,这在奥运会历史上尚属首次。此举也旨在对所有来俄观看比赛的人进行登记。
赛事越大越危险
都说“冤有头,债有主”,为何恐怖主义和恐怖分子始终青睐于袭击体育赛事呢?体育赛事日益庞大的影响力或成为主要原因。
事实上,美国安全专家就曾表示,自2001年“9·11”之后,恐怖袭击发生了一定变化,不再只瞄准军事地区,而开始投向民用设施。这类设施通常具备人多、目标明显易于攻击、影响力大等特点。体育赛事正好符合这些条件,从而成为恐怖主义阴霾不散的目标。
无论是奥运会,还是世界杯,共同点在于,他们都是全球最受关注的人类大型活动,从恐怖主义以尽可能小的代价,尽可能制造最大恐怖气氛和效果的出发点看,没有比在这样的赛事中搞鬼效果更好的了。再者,像奥运会和世界杯这样的体育赛事,往往聚集了世界各地的各色人群,恐怖分子便于伪装和行事。最后就是,体育赛事虽然近年来安保投入和安保工作不断提升,但相比重要的军事和政治目标而言,还是更容易遭袭。
安保花费逐年增
大型赛事成为恐怖袭击的舞台,威胁笼罩之下,赛事的安全成本也直线上升。
从2001年“9·11”事件发生后,大型赛事的安保力度便已大大提高,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安保预算从1.22亿美元猛增到约12亿美元,这无疑使得办赛预算本已吃紧的希腊政府财务雪上加霜。2012年伦敦奥运会,英国政府为保障大赛能够顺利进行,曾专门为安保费用数次追加预算,但即使这样,到奥运会开幕时,英国政府仍不得不增派了军队。但是,这些显然还不够。
值得关注的是,有分析人士认为,网络社交媒体的出现有助于帮助排除隐患。
世界体育安全中心的成员莫亚·多德认为在大型比赛举办前,需要利用社交媒体去分析情报,并制定安全计划:“社交媒体让每个人都可以拥有一个麦克风,利用好社交媒体可以及时排除安全隐患,出现危险时能更好地引导人们躲避袭击。”(本报记者 厉苒苒)
体育赛事中的恐怖袭击
● 2013年4月16日 在美国波士顿马拉松赛上,发生了系列爆炸案,造成两人死亡,百余人受伤。
● 2004年 红魔曼联与枪手阿森纳的英超焦点大战也险些成为炸弹袭击的目标,所幸警方及时挫败了这一起恐怖图谋。在本次事件中,总共有10名基地组织的成员落网。
● 1996年7月28日凌晨1时20分 一颗背包式炸弹在亚特兰大奥林匹克公园的露天音乐会上爆炸,直接导致1人死亡,百余人受伤。
● 1972年9月的慕尼黑惨案 是奥运史上最早、最严重以及伤亡人数最多的恐怖事件。巴勒斯坦恐怖组织“黑九月”成员突袭奥运村,绑架并杀死了11名以色列运动员与教练员,制造了令人震惊的血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