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媒:跑步已成时髦潮流 国内马拉松带动市场商机

2013年12月02日04:14  北京青年报
《北京青年报》版面《北京青年报》版面

  导读:说不清从哪个时间点开始,跑步成了件时髦的事。从北京奥森公园到上海世纪公园,充斥着大大小小的跑步团体;业余跑者的着装越来越专业;智能手机里的跑步软件越来越多;公司内部聊天,身边同事开始约跑,甚至是马拉松跑;职业长跑名将、国家级教练从赛场来到了网上,变身为跑步菜鸟们的专业咨询师。跑者的热情反促大小运动品牌,用各种方式助推着跑步市场。

  可在过去,也许同样是这批人,还在为马拉松赛事中那些猝死的年轻生命唏嘘着,讨论着马拉松是否人道,调侃老外在北京三环锻炼后病倒的真真假假的段子。是什么力量推动了他们迈开脚步,让他们重新发现了跑步这一人类最古老、最本能,也最单纯的运动之美?北京青年报记者对这个日益壮大的跑友圈进行了调查。

  涉足 普通人组成跑步洪流

  10月22日清晨5点30分,闹钟铃声让杨燕从床上应声而起。虽然前一晚因为激动迟迟不能入睡,但在匆匆吃了自己搭配的营养早餐后,杨燕还是冲出了家门,冲向她人生中第一场马拉松赛。

  今年年初,在一家大型央企北京总部工作的杨燕,脑子里还完全没有跑步的念头,更别提参加马拉松赛了。上班朝九晚五,下班照顾孩子。在企业中工作超过了10年的她,最近突然成了同事和朋友眼中的名人。平时不显山露水的杨燕,在今年北京马拉松比赛中,以5小时1分的成绩,跑完了她人生中第一个全程马拉松。

  在那个早晨,在北京的各个角落,还有3万多人像杨燕一样,被闹钟从梦中唤醒,毫无怨言地塞下看起来没有食欲的营养餐,毫无怨言地冲出温暖的家门。为了在这个早晨举行的北京马拉松赛,很多人花了不菲的价格购置专业的跑鞋服装,下载检测跑步数据成果的手机软件,加入全国数不胜数的跑友团队,接受了几个月甚至是几年的努力训练。这些普通人所组成的,是一股席卷全国的跑步洪流。这股洪流代表的不仅是健康的理念,也有花费的金钱、消耗的时间,还有手机吸引的眼球注意力。在如今互联网时代,这些都是商家极力争夺的对象。

  上道 训练一年就跑完北马

  杨燕自己也已经忘了,是什么情绪催促着她换上运动衣蹬上跑鞋开始了跑步。“我一直知道我有运动的天赋,我的孩子也有我的基因。这次跑北马,证明给我的孩子看,是我参赛的动力。”

  直到开始跑步,杨燕才回想起她的家族和运动的缘分。杨燕老家在四川西昌,母亲桑吉卓玛来自更远一些的木里藏族自治县。那里的雪山、湖泊、牛场、森林和瀑布,是母亲儿时的全部世界。“平常她在草场上放牧。藏族孩子指挥牛的方式,是瞄着头牛的脑袋上扔石子,头牛就会带领牛群朝那个方向前进。我妈妈可以把石子扔得又远又准,动作还特别漂亮。”1955年桑吉卓玛参加西昌专区运动会手榴弹投掷比赛。这个牧场小姑娘把手榴弹当成了放牛的石头,一掷就是第一名。这一幕被四川体校下藏区挑选运动苗子的教练看到了。一个从未受过专业训练的藏族孩子,就此被召入体校,专门练习投掷项目。

  杨燕妈妈退役后被分配到西昌一所学校。虽然母亲是运动员,门口就是田径场,家里从小要求杨燕专心学业,但几个孩子的运动天赋还是早早显示出来。“我在小学运动会都是第一,我妹妹还是专业田径运动员。”

  小学运动会成了杨燕仅存的运动记忆。如今杨燕四十出头,工作、家庭诸事缠身,却在跑步上找到了成就感。“我很快可以跑10公里了,小区跑不开了,我就去奥森跑。”杨燕在出差时也会把跑鞋塞进行李箱。“我跑几次20公里都是出差时,还是高原跑,一次在昆明,一次在西宁,都是2000米上下的海拔。”

  开始跑步不到一年,杨燕站到北京马拉松的起跑点上,但没想着可以跑下来。“开始还好,最后几公里时,我两腿抽搐,每一步都像踩在电门上。等我最后跑过终点线,拿到北马的全程奖牌,我放声大哭。我最不愿意孩子将来成为一个沙发土豆。所以我要证明给他看,妈妈可以跑马拉松,你也可以。这块奖牌和我的运动基因,是我展示给我孩子最宝贵的礼物。”

  助力 跑者受益家庭的力量

  在采访中,北青报记者听到跑友说得最多的,是对家庭的感恩和愧疚。多威马拉松主席张起祥说,“能坚持跑马拉松的,得有个好家庭。”

  央视篮球节目主持人于嘉[微博]记得,马拉松跑到最后,脑子里想的都是这么跑步的意义在哪里。“跑着比赛我想通了,我跑得下来马拉松,我想我的爸妈、我媳妇都会对我的身体放心了。未来有多大事,他们不会为我担心。这就是意义。”

  在张起祥这里,多的是资深跑友。资深跑友背后,都得有个支持的家庭。“酒仙桥一个老哥,一年能跑十几站马拉松。”张起祥说,“怕家里说浪费钱,出门比赛坐硬座,睡招待所,还要背两天的干粮,就是饼子和驴肉。老头饭量还大,带得特别多,瞅着真辛苦。”张起祥说,老人的儿子曾经打电话给他,希望通过他劝老人放弃这个爱好。但张起祥拒绝了。“我说你爸就这一个爱好,你给他断了他会出问题。”张起祥给了个建议:“你爸少跑几站马拉松,你给你爸添钱买卧铺,里外里都合适了。”

  时尚 大v们跑出国门

  说起跑步怎么火的,不少人告诉北青报记者,很多有影响力的人在跑就产生了影响力。有段子说,跑友会在周末起大早赶去奥森跑步,就为在路上邂逅潘石屹。万科、联想等企业的高管也热衷跑步。跑界大v除了在国内参赛,还有的跑出了国门。

  接受北青报记者采访时,于嘉的第一句话就把记者震了。当天他来到位于东三环的报社,说自己没开车,“我是从金融街跑过来的。”那两天京城大风降温,于嘉长跑十几公里,长袖T恤衫外,只罩着一身跑步服,“跑起来就不冷了”。

  如今的于嘉跑步上班,三餐食素,平常日子滴酒不沾。几年前他还是个200斤的胖子。“生活没什么规律,好吃爱喝,脸上还长疙瘩。如果我是观众,我也不会相信这样一个胖子说体育对生活是有好处的。”为了把肉折腾下去,于嘉去了健身房,请过私教,也吃过植物排毒套餐。但后来还是跑步越来越让于嘉上瘾。

  2011年于嘉参加了北马迷你跑,2012年他就跑了北马全程。从去年到今年北马的328天里,于嘉跑了包括捷克布拉格、德国柏林和韩国首尔马拉松在内的7个马拉松。个人最好成绩提升到3小时32分53秒,体重回落到77公斤上下。

  这些年出国旅游的不少,出国跑步的不多。于嘉说,跑马拉松是了解一个城市最好的方法。在出发前往柏林参加马拉松赛前,于嘉在熟悉比赛路线时,才发现这一路环跑下来,已经把柏林绕了个圈。“在这个过程中,我看到了一个又一个不一样的建筑,伯尔尼宫、国家展览中心、财经大厦……让我目不暇接。异国风情能自己身体力行去感受,大概是件非常幸运的事情。”

  于嘉曾在2004年参与报道了北马,对比国内外马拉松赛,于嘉说最大的区别是报名费。据记者了解,柏林马拉松依照时间先后从60欧元涨到110欧元。但于嘉觉得赛事组织者的工作让报名费物有所值。“虽然比赛的志愿者老的老小的小,但一个个经验丰富,干劲十足,帮助你时特别到位。沿途准备的补给也丰富,切好的苹果是泡在水里的,从饮料到能量胶,都是跑者急需的。到了终点,一人一大扎无醇啤酒,立刻就把疲劳感释放了。”

  商机 出国跑有人烧钱有人赚钱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不少新加入跑步圈的发烧友,已跨越了国内马拉松的赛场,将目光投向世界范围的马拉松赛,甚至超过百公里的越野跑耐力赛。世界大赛的共同特点是选手报名要求高、费用贵,而且还得抽签。出国参赛很烧钱,但也有资深跑者,在运动品牌赞助下出国参赛,是营利行为。

  有经历过柏林马拉松的跑友,计算了参赛所需的大致费用。以从北京出发为例,签证费:60欧元;报名费:60欧元至110欧元;飞机票:6000至8000元人民币;住宿:青年旅舍的4人间,每张床每天晚上大概200至300元人民币;吃:每天大概200块人民币。以当地吃住4天计算,大致费用将达到9000到11000元。

  与出国参加马拉松相比,还有资深跑步发烧友,跑起了比马拉松距离长几倍的越野跑。今年9月9日,意大利巨人之旅330公里越野跑赛事官方宣布,北京43岁的男性跑友杨源,因为在夜间参赛遭遇事故,头部外伤逝世。据官方资料显示,巨人之旅330公里越野跑赛事环绕意大利、法国、瑞士3个国家,全长330公里,翻越25座大山,累计爬升2.4万米,关门时间为150个小时。比赛不设任何强制性休息。杨源身后,是中国跑步发烧友依然坚定的脚步。在同一个比赛中,一运动品牌组织的4名中国跑者顺利完赛。

  浙江小伙陈盆滨[微博]的目标更远大。 如今35岁的陈盆滨,最大的心愿就是参加明年在南极举行的100公里马拉松,这是他七大洲极限耐力跑大满贯七大赛事的最后一站。这之前,他已经完成了2010亚洲——中国新疆戈壁长征、2011北非——摩洛哥撒哈拉地狱马拉松、2011北美——美国西部100英里极限耐力赛、2012澳洲——澳大利亚格拉斯豪斯100、2012欧洲——希腊斯巴达松超级马拉松和2012南美——巴西亚马逊丛林超级马拉松六大洲的赛事。身体能力搁在一边,光摩洛哥一站赛事,报名费就高达2.6万元。是赞助商帮助他实现了梦想。随着赞助的增多,陈盆滨想通过比赛养家的愿望基本实现了。

  在国内经营体育营销咨询公司的谢由页,在美国上学期间有机会接触跑步,并参加马拉松赛事,回国后多次带着朋友和客户出国参加马拉松赛。她表示,现在出国参加比赛的人数确实在增加,但还没有成为一门生意。“世界上马拉松赛很多,人们今年跑了这一站,明年会转战其他地方,对经营者就形不成一个持续的客流,其次出国跑步的人总体还是小众。毕竟你要满足有钱有时间又有好身体的条件才能去跑。最后是价格很透明,旅行社在组织参赛方面也赚不到什么大钱。”

  市场 企业和跑者相互推动

  在今年年初,跑步还不入杨燕的法眼。直到有一天,她看到同事手腕佩戴的手环,可以记录运动信息,可以在网络晒跑步的成绩,还能监控睡眠质量,这个资深装备控,义无反顾地栽进了跑步装备的汪洋大海。

  没有人能说的清,究竟是跑者间传染病般的热情推动着商家的热情涌入,还是企业精妙的算计,充当着这一轮跑步热的阳光推手。2011年全球所有运动装备的销售额约合3330亿美元,跑步分项占据了其中的30%。2012年这个市场增长率达到5%。

  在中国,尤其在跑步产品市场,仍是利润丰厚的蓝海。国家体育总局估算,随着跑步等体育产业的兴起,国人存在的体育消费空间令人期待,“这是一个2万亿元人民币规模的市场。”北京跑步圣地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每周末都有运动品牌组织的跑团活动。在网络上,运动品牌是支持着大大小小跑步协会运营的支柱。互联网时代,用户体验是王道。有了海量用户,商家才有变现的可能。不管企业和跑者谁推动着谁跑,中国这块跑步产业的蓝海,正被推动得波澜壮阔。

  团体 企业赞助跑友团

  从前跑步给人的印象是孤独的运动,记者调查发现,如今发烧友们都是组团约跑,先跑再聊。而随着企业加紧渗透跑友圈,生态也不再单纯。

  跑步让于嘉有了让人羡慕的身材、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攒下一群同样有着跑步正能量的朋友。在于嘉的手机微信里,有一个叫嘉友跑的微信群,里面都是于嘉的跑友。“大家为了一个共同的爱好、单纯的目的走到一起,这样的友谊我特别珍惜。”

  跑步扎堆儿的现象让民间跑步团体进入繁荣期。“跑吧”的苏子灵介绍,他们在2010年时还只有3万会员,如今,他们的活跃会员约有11万名。张起祥的多威俱乐部,也有多达3万名会员以及1万名付费会员。

  调查还发现,国内比较大的民间跑步组织,或多或少都被各运动品牌收编。北京知名跑团中,就有李宁iRUN跑步俱乐部、新百伦跑步俱乐部、多威马拉松俱乐部、TNF跑友会、耐克跑者俱乐部等是品牌直接冠名赞助。

  每月拥有6万活跃用户的百度马拉松吧,吧主一直在和吧友协调商议着引入企业赞助的事宜。吧友在理解维持活动经费等考虑的同时,也警觉地抵制着商家对跑步文化的侵蚀。

  培训 职业教练受青睐

  调查发现,发烧友为了跑步买装备,一年花2000元不觉得贵。那为了学习避免受伤的跑步技巧,愿不愿一年花2000元?前马拉松冠军吴敏[微博],如今的吴敏健康跑训练营负责人,就把职业前程赌在了这个未知的市场上。

  吴敏说她听到太多跑步爱好者提出的伤病的问题,却没人知道在一开始跑就可以避免。“我的学员都想跑马拉松,我为每个人列的计划都不一样。体质有差距,乳酸耐受有差距,体重也有差距。最重要的是个人感受。我告诉学员,即使是安排好的计划,如果跑步中感觉不舒服就要停止,打电话给我,调整计划。”

  凭着美女加马拉松冠军的招牌,吴敏一年前硬着头皮在北京开了第一期训练营。“5000元租了北京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室外体育场和室内馆,找的摄影师、摄像师,每个短片一两千。学员统一标示的马甲,还赞助了学员海南儋州马拉松的食宿。我的一期学员只有22个人,每人我只收了1000元。”吴敏的第一期训练营当然赔了钱,但换来的是口碑。如今吴敏的北京训练营做到了第5期,此外加上深圳、武汉,学员近400人。吴敏坚信,随着自己的名字在网上越叫越响,她的健康跑品牌也在增值。

  同样准备进入这一蓝海的,还有世界冠军孙英杰,目前她正在和吴敏一起,准备着周末进行的上海马拉松。在家当了几年孩子妈,让孙英杰身形走样,如今孙英杰希望靠健康跑打响自己的品牌。”我坚信自己的名字在跑步圈里仍有分量。“在与同行了解过行情后,孙英杰发现这一行的门槛说高也不高。前期投入并不多,而自己名字的无形资产也无人能够竞争。“我把我老公也拉上,准备一起做这个训练营。计划在青海西宁起步,建立自己的事业。”

  贴士1

  跑步装备要花多少钱

  想知道跑步火不火,来运动品牌店体验一下就知道。当听说北青报记者想体验跑步装备的价格和感受,很多跑友推荐记者来迪卡侬。

  进入卖场,就能见到“跑步运动”类的装备,计步器价格在99元至149元之间不等,心率功能表较贵,价格在199元至699元之间。跑步运动产品类,跑步鞋、跑步服、跑步裤、臂带等,价格因品牌不同而有较大差异。最后,记者选择了一双600元的跑步鞋、两百多元的跑步服、100多元的裤子和300元的心率功能表,总计花费1200元。

  记者置办的只是慢跑的装备。如果目标锁定的是马拉松,装备控跑友还会进一步“武装”。比如压缩衣裤、护腿绑腿、GPS+心率带+步频器、能量胶、电解质泡腾片、水壶腰包、墨镜、耳机等。另外还有护膝、护踝、髌骨带等特殊装备。这些花费约七八千元。记者据此推算,按照北京马拉松参赛人数3万人、每人每年消费跑步装备2000元计算,仅北京地区跑步装备销售额就达到了每年6000万元。

  贴士2

  跑步类软件要当网络私教

  并不是每个人都愿意付钱来学习跑步的,运动训练APP(软件)应运而生。记者调查发现,近3年从安卓平台到苹果APP Store,跑步软件从两位数暴涨到近千。最近新兴的运动智能手环,又提升了跑友的体验度。

  记者在安卓和苹果手机下载平台搜索关键词“跑步”,查到包括跑步教练、计步器、跑步歌曲、跑步记录、运动心率记录等各种软件,下载人数最多的是耐克官方出品的应用,下载人数多达27万。

  记者查阅用户评论发现,跑友多希望训练APP可以通过记录用户跑步长度、频率、心率等情况,为用户制定个性化的训练方案,使训练更高效。运动APP的目标,则是让初级跑友享受到类似跑步训练营的服务。

  文/ 本报记者 褚鹏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 新闻我军战机紧急升空识别查证9批日美军机
  • 体育NBA-火箭客胜马刺 足协杯-人和2-0恒大
  • 娱乐王力宏娇妻曾是厚嘴辣妹 汤唯祝福
  • 财经16城楼市调控政策难敌房价18个月上涨
  • 科技新版12306订票系统闪现网络 增加选座
  • 博客马未都:几种最令人厌烦的电视广告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大学马哲老师开课教学生如何谈恋爱
  • 育儿种子飘进耳朵 1岁女孩耳中长出蒲公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