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专家为明星爸爸打分:田亮中国式父母毛病全有

2013年10月26日11:42  重庆晨报 微博
田亮父女田亮父女

  经过一周的等待,热播亲子真人秀《爸爸去哪儿》第三集将于今晚亮相湖南卫视[微博]。亲情牌、治愈系……前两集节目里传递出的诸多正能量元素,让这档起初不被看好的真人秀大获好评。观众们在收获快乐的同时,也对五组爸爸宝贝们在镜头前真实不做作的互动表现颇感兴趣。昨日,晨报记者专访了重庆幼教心理专家李晋伟,请他用专业的眼光评价明星爸爸们的教子之道。结果,还真有些出人意料。

  张亮加分:玩闹,其实很有原则

  电视画面:张亮睡前在床上教育天天在“村长集合”时应该如何表现……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张亮和天天父子。”李晋伟的说法,让记者有些意外。事实上,从此前所有的报道和网评来看,林志颖与kimi父子早就以“优质偶像”的基因萌翻众生,关注度在五对组合中一直领先,而且,平心而论,模特出身的张亮本身知名度稍显有限。那么吸引专家的究竟是哪一点呢?

  “张亮是一个情商很高的爸爸,在与孩子的相处中,他知道采用什么样的方式能收获最佳效果。”李晋伟表示,最令他难忘的场景,是张亮睡前在床上教育天天在“村长集合”时应该如何表现,“他不是严厉训话,也不是枯燥说教,而是与儿子一道完成角色扮演游戏,通过切身体验,告诉儿子怎样做才是尊重别人,才能让别人感到舒服。”李晋伟认为,对于小孩来说,游戏是比讲道理更为有效的教育方式,他进一步分析说,“张亮跟儿子的互动是放低身段平等对待,两父子在不少场景中看似在玩闹,其实很有原则。看得出来,天天很随爸爸,识大体,有男孩子气概,特别是他为爸爸找狗尾巴草那部分,还表现出他细腻的心思。”

  林志颖扣分:指责,教孩子推卸责任

  电视画面:kimi被闹钟响声吓哭,为安抚kimi而当面“指责闹钟不乖”……

  作为风靡二十年的“不老传说”,林志颖的优质偶像形象早已深入人心。这次带着宝贝儿子kimi一道参加真人秀,父子俩在观众中人气爆棚,收获了无数加分。节目中的kimi,王子般的做派和萌无敌的神态简直就是小志爸爸的童年复刻版。Kimi教养好,不乖戾,除了一点小任性和娇气外,堪称完美,林志颖细心呵护、周到体贴的教子之道被广大观众推崇。不过,专家还是找出了扣分项。

  “在kimi被闹钟响声吓到那一段,林志颖的表现不是太合适。”李晋伟提到的不合适,是指小志为了安抚受惊哭泣的kimi而当面“指责闹钟不乖”的做法,“这是一种典型的亲子互动中的‘指责模式’,其实也广泛存在于社会普通家庭中,但是,这样做可能在无形中让小孩学会遇事推卸责任,习惯性地把过失都归于他物之上。”李晋伟推荐的解决之道是,用直接阐述事实的方式帮助孩子理解,“比如小志可以耐心地告诉kimi,闹钟响是怎么回事,孩子不一定能立即明白,但至少不会习得不良的行为模式。”

  其他爸爸

  孩子是爸爸的缩影。那么,其他三位父亲教育方法如何呢?看看最近心理学界一段广为流传的点评。

  郭涛:老爷们儿心态,和儿子没什么架子,他完全把儿子的定位提高起来,当男子汉来操练,胳膊断了还坚持参加节目,这种事发生在其他孩子身上绝不可能。大大咧咧没心没肺的小糙汉子一个。石头找到锅回来邀功,他大赞一声:好小子!跟长官赏识下属一样。

  王岳伦:其实他的存在感很低,看得出来女儿和李湘一模一样,嘴甜,会处事做人,同时懂事不娇气,明显妈妈言传身教的。这种教养出的女孩子必定是人尖子,但非得父母自己性格能力都特别厉害才办得到。

  田亮[微博]:中国式父母的毛病全有,对女儿不是不爱,但更好面子,在女儿面前也特别端着身份。他对Cindy说的一些话:你是来表演哭的吗?典型把面子看得比孩子感受更重。还有,你看看人家弟弟,妹妹,这是攀比和说教。吃午饭他是唯一一个不哄着孩子说食物好吃,反而埋怨,家里不好好吃,来了只能吃这个!宣泄负面情绪,无形间又做了反面例子。Cindy在这种爸爸的影响下,成了容易敏感,紧张的性格,同时不会像很多女孩子一样撒娇,卖乖,反而在很多事情上拼命努力,力求成绩,甚至在体力活里也咬牙要胜过男孩子,长大了会是一个爱逞能的女汉子。

  三个男孩子的教育模式,林志颖是最难推广的,太高精,郭涛的模式最大众化,也很省心,张亮的方式最欣赏,但必须很有心才能做到,要求父母自己就是很好的榜样。

  本组文/重庆晨报见习记者 赵欣

  李晋伟

  简介:首批国家职业心理咨询师,中德班第五期学员,美国爱家协会认证婚恋情商辅导员。历任重庆青少年维权和心理咨询服务热线创办人(2006年-2007年);重庆市婚姻与家庭指导中心负责人(2008年-2011年)。天爱心理咨询中心创办人之一。

  对话>

  每天陪孩子15分钟

  别玩手机电脑

  晨报:从专业的角度看,《爸爸去哪儿》的意义何在?

  李晋伟:《爸爸去哪儿》展示了妈妈角色缺失下的亲子关系,实际上是在提醒社会,爸爸在孩子的成长中必须扮演重要角色。我们知道,3岁前是儿童心理安全期的建立阶段,需要通过跟妈妈的亲昵来体验信赖感;而3-6岁则是人际交往行为的养成阶段,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儿童来说,无论男孩女孩,爸爸都是更重要的角色,他们的行为是孩子观察外界的第一扇窗口,孩子将通过爸爸的表现来慢慢习得各种社会功能。

  晨报:据节目导演组透露,观众中25-34岁人群占比达36%,这些年轻的父母可以从节目中有何现实借鉴?

  李晋伟:很简单,爸爸妈妈们每天抽出15分钟陪孩子就好。不一定要像节目那样去完全陌生的环境里培养关系,只要纯粹的15分钟就好,不要一边陪着一边玩手机电脑,要注意力集中,完全跟孩子分享,这样对于行为形成期的孩子十分有帮助。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