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年前,当雅克·罗格从萨马兰奇手中接过国际奥委会[微博]主席权杖时,全世界都在等着看,这个比利时人能交出怎样一张答卷。当时,奥林匹克大家庭正遭受着前所未有的危机,除了层出不穷的贿赂丑闻外,奥运会本身已经出现过度商业化、规模过大、成本过高等弊病,运动员铤而走险使用兴奋剂等负面现象更是让奥委会雪上加霜。这一切,对罗格这个加入该组织仅10年的“新人”而言,是何等棘手的局面。
但很多人忘了,身为整形外科医生的罗格,用刀切除毒瘤是看家本事,即使鲜血淋漓,也在所不惜。罗格用12年的时间,对奥委会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如今,“外科医生”即将卸任,在他的任期里,总共主政了三届夏季奥运会、三届冬季奥运会,一届比一届精彩。
善于救火、收拾残局
1942年出生的罗格,年轻时是一名帆船运动员,在芬兰人级帆船比赛这个项目上共获得过一次世界冠军、两次世界亚军和16次比利时全国冠军,曾参加过1968年、1972年和1976年三届奥运会。他还代表比利时国家橄榄球队出赛10场。退役后,罗格进入比利时根特大学学习,并顺利获得医学博士学位,成为一名整形外科医生。
回顾其12年的主席生涯,很多人发现,罗格的领袖魄力恰恰来自“外科医生”这个职业,握惯手术刀的他上任后立即“动刀”,实施了一系列改革举措,包括在反腐败方面加强对申办城市宣传游说活动的监管,增加国际奥委会工作的透明度,而且在处理涉嫌腐败的委员时行动更迅速和更坚决;在反禁药方面与多家组织一起成立世界反兴奋剂委员会,并联合各国政府与各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成立了反禁药的统一战线。
罗格还积极致力于奥运会的“瘦身”,曾对奥运会28个项目重新评估并控制奥运会成本,减少举办城市的负担。
改革当然会碰到种种阻力,会不可避免地触及一些单项国际体育组织的利益底线。但正如一位奥林匹克观察人士指出:“他是外科医生,改革需要‘出血’,他不会畏惧。”
事实上,上任伊始,罗格并不被外界看好,当时盐湖城受贿丑闻愈演愈烈,大多数人认为,奥委会形同毒瘤,一捅就是一脓包的血。罗格在成为国际奥委会委员10年后即当选主席,被舆论描述为“一次令人惊奇的跳跃”。而这完全得益于罗格的实干及“清廉先生”的良好形象。他曾表示,“自己可被称为‘麻烦收拾者’。”事实的确如此。在与悉尼奥运会组委会的协调工作中,罗格多次扮演了“消防队员”的角色,最终使悉尼奥运会成功举办。在与面临诸多困难的雅典奥运会组委会的协调工作中,罗格踏实的工作作风也赢得了人们的尊重。在遭人非议的盐湖城申奥丑闻中,罗格没有访问过任何一个申办2002年冬奥会的城市,与收受贿赂毫不搭界。当选后,他再次带给世人两袖清风的形象———他表示,他会辞去医生职务,成为全职的国际奥委会主席,但他还是一位志愿者,不会成为第一位领工资的国际奥委会主席。
坚持竞争和改变
翻阅罗格12年来的大事记,这个看似儒雅的绅士,也有着快刀斩乱麻的果断。他与国际足联这个世界上最富有的单项体育组织之间的较量,更成为罗格主席生涯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
2003年7月,奥委会第115次全会正式批准了《世界反兴奋剂条例》,对滥用兴奋剂的运动员作出了严厉的处罚规定。根据这一条例,除特殊情况外,任何体育比赛项目的运动员一旦药检呈阳性都将被禁赛两年。国际奥委会要求所有单项体育组织在雅典奥运会前签署这一条例,世界各国(地区)政府则应在2006年都灵冬奥会前签署这一协议。
但国际足联主席布拉特却偏偏唱了反调,罗格的宣言出来不久,布拉特就表示:决不会放弃其在足球领域的权威,在处罚违禁药物使用者的问题上坚持不同意最少禁赛两年的规定。罗格迅速作出反应,如果国际足联在雅典奥运会之前不签署并执行这项决议,足球将被踢出奥运会。
罗格的强硬态度取得了成效,绝大多数单项运动组织都乖乖地来到苏黎世,包括世界足、篮、排联在内的少数派最终都低下了头。
这场战役,被观察人士认为是罗格的一次重大胜利。与此同时,罗格的奥运瘦身计划也在推进,几年前棒球和垒球“让位”给了高尔夫[微博]与橄榄球,竞争带来透明和改变。
不想被“立即评价”
9日,在罗格卸任前的最后一场新闻发布会上,他说了这样一句话,他说自己不希望世人在其卸任后就立即对其功过进行评价,这是盲目的。他更期待的是,有人能认真品评他十几年给奥运大家庭带来的改变,以及这些改变可能在未来发生的质变。
现在,到了不得不告别的时刻,罗格已经开始筹划起退休后的美好生活,为奥委会奋斗了整整12年,他觉得是时候放下一切,开启一段全新的旅程了。曾经身为帆船运动员的他,说自己还会继续这段冒险的经历,如果身体情况不允许,那就去打打高尔夫,骑骑自行车,等年纪再大一些,就干脆呆在家里,把有些想读的书再读一遍。
回顾这过去12年的“五环主席”生涯,罗格说,他觉得就像“一场马拉松比赛,还好现在已经抵达终点”。晨报记者 黄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