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栏好苗子难寻孙海平痛心 地方队为私利雪藏新秀

2013年06月28日07:59  新闻晨报

  □晨报记者黄嫣

  三伏天,中午11点的阳光晒在莘庄基地室外田径场上。跑道一侧,十几个运动员正在教练孙海平的带领下进行着跨栏训练。酷热难当,男运动员们不再矜持,谢文骏[微博]打着赤膊汗如雨下,女孩子们训练间隙在阴凉处喝一口水补充体力。

  站在终点线上的孙海平那天脸色不是太好看,掐着秒表的他,不停大声鼓励运动员在最后几个栏顶住,但从他读取成绩的表情来看,弟子们显然没有达到他的要求。

  孙海平手下的这批运动员看上去有些杂乱,男孩女孩,从十三岁到二十四岁,每个年龄段都有。孙海平说,带这几个队员,比原来带三个梯队都累,因为不同的年龄阶段和性别特点,十几个人光是训练计划就要做八、九份。但他又苦笑说:“其实现在哪里还有梯队可以带?上海练跨栏的也就十几个人罢了。”

  好苗子难找,连跨栏教练都少得可怜

  今年1月,为解决110米栏后备人才不足的问题,上海曾在有关方面的组织下举办过一次内部比赛。兴致勃勃的孙海平跑到赛场一看,顿时蔫了:场上仅有的十几张面孔,让他有些无所适从。他说当时脑子里能回忆起的画面,就是当年看到刘翔那批孩子满场飞奔的样子。那时候,孙海平在满满的人群中一下子就逮住了跑得最活络的刘翔,“80年代,才是真的鼎盛时期。”

  随着时代的发展,上海生源大幅度减少正成为田径事业中不得不正视的问题。家长们对于体育项目并不感兴趣,让大多数好苗子都被扼杀在了萌芽阶段。随着生源减少,教练员的人数配置也在减少。就在记者采访当天,一位区县的教练来找孙海平交流业务,在谈话中他略有些哀叹地说,现在他们整个田径队伍在编的教练就只剩下了两人。

  上海没有生源,可否把目光投向外地?最近几年,上海和多地合作曾经有过不少成功的案例。对此,孙海平摆了摆手说,几个月前,他听说邻省有个跨栏的女孩特别不错,于是想拉着教练组去看,结果电话那头人家一听来意,连人都没有让他见着,别说什么考察了。

  这几乎就是这几年中国体育最可怕的窘境,各个地方为了自己的荣誉和利益,都把好苗子保护了起来,生怕奖牌给分走。这一点让孙海平特别痛心。他说,田管中心不止一次开会商量对策,前段时间还提出过两地积分的想法,可现在还没有付诸实施。

  毫无疑问,上海110米栏在经历刘翔的辉煌后,正遭遇着一场可怕的人才危机。无论是教练还是队员人数,均达到了历史低谷。

  对此,孙海平说他也无法给出一个答案,好在今年八月底,青奥会将在南京举行,这让他尤为高兴,因为他能够在没有客观因素阻挡的情况下直接寻找好苗子了。但如此选材方式,确是无奈之举。

  家长有犹豫,能不能出成绩无法打保票

  孙海平在采访中一直说,同样身为家长,他非常能理解社会上大多数家长的想法。可能在他们看来,走运动员这条路没有前途,新闻媒体报道了太多有关这方面的负面消息,导致他们觉得这条路会拖累孩子的未来。

  但孙海平说他有话要说。所谓的奥运冠军当“搓澡工”和“卖金牌”过日子,这都是极个别的现象。大多数运动员在退役后,基本都能分配到不错的工作,起码,在离开运动员的世界之后,还能捧上一个饭碗。此外,现在的奖励政策也逐渐开始向田径运动员倾斜,根据有关规定,现在只要在比赛中获得突破性的成绩都能得到一定程度的奖励。这也是近两年出台的一个新政策。

  孙海平说,现在很多家长的眼光可能还不够远大,如果孩子被教练看上,第一个问题就是“我的孩子能否出成绩”,但这恰恰是最难回答的,因为碍于年龄以及此后的培养方式等方面,都无法在第一时间给出一个标准的答案。可家长们对此会感到犹豫,教练模棱两可的回答会让他们举棋不定,这也是让他们很多人选择放弃的主要原因。

  孙海平说,这绝非是这几年才出现的问题,身为一个教练,他对现状感到痛心。“说实话,过两年我也退休了,将来怎样都与我没有什么关系,但我总希望能在我手里把基础搞得厚实一些,为未来的中国田径铺设一条相对平稳的道路。”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