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岛自行车运动拓荒者降级终收获 买房队员主动出钱

2013年05月14日15:27  新民晚报

  去年,黄丽成为崇明第一位走上奥运赛场的运动员。今年,黄冬艳代表崇明岛·捷安特女子职业车队频繁亮相国际赛场。除了她们,越来越多的崇明自行车健儿崭露头角。时光,要追溯到11年前,山西夫妇武文泽、宁艳华受崇明县体育局的邀请,踏上崇明的土地,潜心培养自行车运动后备人才。

  甘愿“降级”

  年轻时,武文泽和宁艳华曾是场地自行车全国冠军。退役后,武文泽担任山西省队教练,宁艳华为当地体育局普通工作人员。2002年,两人接到时任上海市体育局竞体处副处长兼青训中心主任郭蓓(现上海市体育局副局长)的邀请:崇明将重点打造自行车运动,需要引进优秀的三线教练。

  “我以前从来没听说过崇明岛,也从没带过小孩子,但我很爽快地就答应了。”武文泽回忆说。2003年,一家三口正式迁到崇明,那一年,全国公路自行车精英赛第一次在崇明举行,绿色运动开始在生态岛生根发芽,崇明自行车运动的青训工作,正式起步。

  从一线队到三线队,两人心甘情愿“降级”。丈夫教技术、妻子管生活,刚开始的崇明自行车队只是一张白纸,运动员只有五六个。为此,武文泽跑遍40多个村校,从小学四五年级挑选苗子。

  “崇明给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工作环境,各方面都很关心我们,我们要做出成绩啊。”武文泽说。仅仅半年,崇明自行车队在上海市运会上夺得2块银牌,次年开始向市二线队伍输送人才。2008年,崇明少体校自行车队升级为二线队。今年全运会,代表上海参赛的自行车运动队中,有5名运动员出自武文泽夫妇手下。

  中间有过一段小插曲:上海市队看中武文泽,一纸调令下发到崇明少体校。武文泽思忖再三,婉拒邀请。“崇明自行车运动刚起步,孩子们需要我,而且少体校和体育局的领导都为我解决了生活的后顾之忧,我不能就这么走了。”

  上周,武文泽担任崇明自行车赛的裁判,但少体校的工作他没有放手。每天早晨6时,他亲自带队出早操,然后去比赛现场当裁判。下午2时30分,他又回到体校带队训练。

  甘当“父母”

  近几年,招生难、人才断层现象屡见不鲜。但在崇明,自行车项目不再面临这个难题。由于崇明自行车队向上输送了不少人才,武文泽夫妇执教有方的口碑,一传十、十传百,家长愿意将孩子送到他们手中。

  少体校的孩子只有10岁左右,武文泽夫妇扮演的几乎是父母的角色。前几年没有洗衣机,宁艳华亲手给孩子们洗衣服。

  从事自行车运动,难免受伤,但武文泽夫妇从不让家长担心。每次上公路,武文泽开摩托车,先于大部队骑到各个岔道口,排除安全隐患。去年,一个10岁的孩子不慎摔倒骨折,夫妇两人连夜送孩子去市区打钢钉,陪住了两天,孩子的家长感动得落了泪。孩子痊愈后,武文泽夫妇不舍得让他继续练,劝他回去,孩子表态:“我就想成为一名自行车运动员。”

  早已输送到国家队的黄冬艳,始终记得武文泽夫妇的知遇之恩。黄冬艳父亲去世后,武文泽写信给上级部门,提议给她母亲落实工作,解决困难。今年,黄冬艳听说启蒙教练要买房,主动和妈妈、大姨妈捧出一笔钱借给武文泽夫妇,这样的师徒恩情,令人感动。

  2004年至2006年,武文泽被评为上海市劳模。武文泽今年59岁,眼看就要退休了,他的唯一心愿是,还想继续当教练,干到干不动为止。“太原的房子早卖了。我们对崇明有特别的感情,扎根崇明,我们就是崇明人,”武文泽说。    

  本报记者 陶邢莹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