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张琳
体坛是个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少不了是非、争议。同一件事情,因为角度不同,对信息掌握程度不同,人们会有不同的认识,永远达不成统一,也没有标准答案。对此,只能套用2012下半年相当火爆的一句名言:“元芳,你怎么看?”
NO.1
伦敦奥运刘翔折翼
8月7日,刘翔在110米栏预赛第一轮中摔倒无缘晋级,中国飞人摔倒、单脚跳至终点、亲吻栏架的镜头,是伦敦奥运会及至整个2012让人最为难忘的瞬间之一。北京奥运退赛后,国人寄望刘翔经过四年的蛰伏能在伦敦打一个翻身仗,即使拿不到冠军,至少能够证明自己,不料却是噩梦重现。
关于刘翔,争议最大的地方在于,他在伦敦的倒下几乎就是四年前退赛的翻版——都是赛前受伤,整个团队却紧密封锁消息,外界对刘翔的真实情况一无所知,毫无心理准备,以致当意外发生时,引发无限猜想。跟四年前一样,关于刘翔退赛的故事版本很多,真相到底如何?他究竟是个演员,还是条汉子?元芳,你怎么看?
NO.2
国羽女双消极比赛
7月31日,伦敦奥运会羽毛球女双小组赛A组最后一场比赛中,世界排名第一的中国组合于洋/王晓理不敌韩国组合。比赛双方在场上失误频频,击球不是出界就是下网,引得观众嘘声一片。第二天,世界羽联在调查后以“消极比赛、违反奥运精神”为由,取消了包括于洋/王晓理在内的四对选手的参赛资格。此事引发了全球媒体和网友的热烈争论,中国竞技体育的“唯金牌论”再次成为人们讨论的热点。
“让球事件”多少给中国羽毛球队包揽五金的辉煌成绩蒙上了一层阴影。让球事件的争议在于,一方面让球似乎有些存在的合理性,毕竟规则就是那样规定的。体育比赛中,合理运用规则的情况随处可见。另一方面,为了体育精神,为了尊重观众,运动员就该拼尽全力。这个问题,元芳,你怎么看?
NO.3
CBA流行“换苏伟”
在百度搜索引擎输入一个“换”字,弹出的第一个常用搜索词组竟然是“换苏伟”,可见这个词在网上有多火。到现在也想不通,这个口号如何就莫名其妙地流行开来,并在新赛季的CBA赛场上此起彼伏,长盛不衰,甚至于生发出“换吉喆”的新版本。“换苏伟”的喊声不仅出现在篮球馆,还病毒般传染到足球、排球赛场上。
据说,“换苏伟”最初是北京球迷用来替代“京骂”的,但此后的发展似乎已经超出了原来的含义,更多的变成了一种纯粹的情绪宣泄。在苏伟之前,足球运动员李毅也遭遇过类似情况,只不过,苏伟显然没有李毅那样的粗大神经,李毅在骂声中成长为“屌丝大帝”,苏伟则必须求助于心理医生。
有球队就有球迷,有比赛就有助威,球场上时有的“激愤”口号也是精彩比赛必不可少的点缀。但如何做到狂而不乱,起码不能给别人带来伤害,这中间的尺度是有讲究的。元芳,你怎么看?
NO.4
大腕组团来华淘金
2012,是国际体育大腕纷纷“抢滩”中国联赛的重要一年。无论中超还是CBA,都难以置信地吸引来了世界级明星,让中国职业联赛呈现火爆场面。
2012年的中超完全展现出一副“欣欣向荣”的景象,甚至掩盖了国字号的尴尬窘境。世界级名帅里皮和中国球迷想都不敢想的国际足坛大腕纷纷登陆中超联赛,德罗巴、阿内尔卡等国际足坛巨星,给中超带来了巨大的人气和关注度。同样,本赛季的CBA联赛也从NBA引进了麦蒂、阿里纳斯等大腕,点燃了CBA球迷的热情,现在CBA比赛已是一票难求。
近两年,中超和CBA的投入不断翻倍,这种大投入在2012赛季基本上达到了一个顶峰。一方面是人气和影响力的快速提升,一方面又是人们对虚假繁荣和美丽泡沫的担心。中国职业联赛这种烧钱换明天的做法,元芳,你怎么看?
NO.5
长跑赛场猝死频发
“少年强,则中国强”。一百多年前,康有为就曾发出过这样的呼吁。可如今,天天喊着“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中国人却不得不面对一个尴尬,那就是我们的孩子都娇气得跑不动了。
11月18日,在广州国际马拉松赛上,21岁的大三学生陈杰在冲过10公里比赛的终点后突然倒地,终因抢救无效死亡;11月27日凌晨,广马赛另一名休克选手丁喜桥也因抢救无效宣告死亡。同日,东华大学学生缪某参加1000米体质测试,到达终点后突然晕倒,后抢救无效死亡;11月28日上午,湖北襄阳隆中职业技术学校21岁的熊浩然,代湖北文理学院大三学生何浩参加1000米长跑体能测试时猝死。而为了避免意外,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干脆取消了运动会里的长跑项目。
重文化学习,轻体育锻炼,已成为中国教育的一大弊病。一方面是学业压力,一方面是国民体质,孰轻孰重,又如何两全?元芳,你怎么看?
NO.6
红人孙杨又耍大牌
12月18日,正在云南昆明训练的奥运游泳冠军孙杨与当地摄影记者发生冲突,孙杨和随从人员强行抢夺记者相机,并迫使记者删除相机里的相片。此事一经曝光,就引起轩然大波,孙杨耍大牌再度成为年终体坛被热炒的话题。
从某种意义上说,孙杨耍大牌是种必然,因为毛病都是被惯出来的,大牌都是被宠出来的。刘翔倒下了,中国体育界急需一面旗帜、一个偶像来填补空白,于是孙杨成了救场的最佳替补。
人红是非多,关注多了,麻烦自然多。当各方面诉求无法统一时,争议自然是难免的了。但无论孙杨方面如何抱怨,作为公众人物该如何处理个人隐私和民众的知情权,实在是一门很大的学问,并非点头或摇头那么简单,更不能采取暴力威胁的手段。元芳,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