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乒称霸世界秘诀解密 没有它就没有张继科大满贯

2012年12月24日09:08  上海青年报
张辉教授是中国体育运动的技术诊断专家。本版摄影记者丁嘉张辉教授是中国体育运动的技术诊断专家。本版摄影记者丁嘉

  “为什么和外国选手的一个关键局或者关键球,观众看着胜率是五五开,最终却基本上都是我们赢?这并不像看起来那么简单……”

  ——国家体育总局运动技战术诊断与分析重点实验室主任张辉

  还记得伦敦奥运会男子乒乓球[微博]单打16强战中,张继科和白俄罗斯名将萨姆索洛夫的胶着战吗?那曾让无数观众看出一身冷汗、以为“一哥”要阴沟里翻船的比赛,在中国乒乓球学院常务副院长、国家体育总局运动技战术诊断与分析重点实验室主任张辉教授看来,却没那么紧张。“我们科研人员赛前已经细致分析过对手,得出的结论就是萨姆索洛夫在最关键时刻的搏杀能力不强,而张继科,两年内我们也给他一人单独做了67篇技术分析!”他说,中国乒乓球的强大有多方面的因素,而科研保障的先进,也是其中重要一环。

  每拍球,要做15个以上数据分析

  张辉教授领导的实验室,主要为乒乓球、羽毛球[微博]、拳击、跆拳道、女排[微博]等国字号队伍服务,这个实验室的最大特色是不做基础研究和理论研究,主攻的是应用型研究,“很实际、很有时效性的研究,主要是为了让运动员艺高人胆大。”他笑着调侃说。

  虽是领导,张辉也一直亲自上阵,但他的工作看起来并不复杂,一台笔记本电脑、一架摄像机,就是他的工作器材。“运动员在场上打球,我们就在旁边开始做分析,”张辉承认,他们看起来有点像是技术统计员,但事实上却要复杂得多,“我们的电脑里,有我们自己开发的软件,视频采集到电脑里,迅速开始分析数据。”

  如果是在比赛中打淘汰赛,张辉会去紧盯着中国球员下一轮的对手,“比如萨姆索洛夫,他是反手抢攻得分,还是正手进攻得分,在软件中都能编辑好,比赛一结束,就会递交给数据库,随后形成对手技术特点和变化的结论,马上手机发送给我们的教练员。”

  他的分析,甚至会细致到面部表情。像萨姆索洛夫,他当时提供的数据包括,在高点区、胶着区、低点区,他表情的变化和走路姿势的变化,“他兴奋时会小跑着去捡球,否则两腿很沉,再计算出他发球和接发球轮的胜率,就能分析出他是偏保守——他希望通过对手失误得分,所以我们最终的结论是,他技术全面,老将心理也稳定,但最大弱点就是搏杀能力不强。”

  这些现场的描述性数据做好之后,张辉还会把数据带回实验室继续“细做”,夸张到什么程度?“球员每一拍球,我们都会有15个以上数据!”他说,“比如你打了一个正手位的断球,然后你再打什么位置,赢的概率是多少?这样分析多了,可以形成规律性的动作,提供给队员、教练做参考。这些数据还会保留下来,等下一次大赛时,再参考。”

  “为什么和外国选手的一个关键局或者关键球,观众看着胜率是五五开,最终却基本上都是我们赢?这并不像看起来那么简单,而是有必然性——针对这个关键球,运动员和教练员在背后其实已经反复看了无数遍的科研技术分析!”张辉揭秘说。

  两年内给张继科单独做了67篇分析

  张辉的手机里,至今还保留着伦敦奥运会上,他发给中国队各教练员的数据分析短信。“挺有纪念意义的,所以保留着,”他说,“对教练员和运动员来说,他们也挺重视我们的研究成果,我们打印出来的分析内容,A5纸大小,厚厚的一大本有50页左右,队员们出征时都会带上,赛前也会掏出来翻看,尤其是开赛前准备会时,都会挑出自己的对手‘复习’,就像学生参加考试前抓紧最后时间翻书一样的心理——不一定考得到,但看过了,会大大缓解心理压力。”

  实验室里,有一位为国家羽毛球队做科研分析的老师戴金彪,张辉至今还记得发生在他身上的一个小故事。“戴老师是给林丹、谢杏芳他们男女单打做科研的。广州亚运会时,我们住同一个楼,楼上楼下,乒乓球先结束,我就去找戴老师聊天,他正在给羽毛球队开分析会,做了4个多小时的分析才完事,然后他才打电话让我上楼坐坐。可不到5分钟,单打教练汤仙虎就在戴老师门口走来走去,很着急的样子。戴老师赶紧让他进来,才知道,林丹第二天要打和韩国选手朴成焕的半决赛,汤指导想让戴老师给他再分析分析,结果两人又再分析了1个多小时!”

  事实上,张辉和同事们的工作,国家队教练们都非常重视。波尔的分析、冯天薇[微博]的分析,都极其详尽;只因为郭跃老要打福原爱,所以福原爱在张辉的资料库里,也专门有众多的分析文章。“虽然说教练员经验丰富,看了一场比赛,对对手也能有个大概的印象,但他们仍然要看数据,因为数据要么印证他的想法,坚定他的思路,要么就和想法不统一,他可以思考问题出在了哪里。”张辉说。

  让张辉感慨的是,张继科能击败王皓,成为中国乒乓球史上的又一位大满贯得主,就是因为他各种准备都做得很充分,“除了自己苦练,张继科的主管教练肖战,就特别跟我提出来,希望我们给张继科个人专门做数据分析,所以张继科我们是有1位同事专门跟的。你看,从2011年到2012年,我们给整个国家队男队整体的分析也就做过73篇,而给张继科单独做的技术分析,就有67篇!张继科本人也很‘精’,这些数据他都是要求看的。”

  只针对外国人,国内队员之间不研究

  张辉和同事们的工作,也有几个原则,一是不和队员直接接触,数据都是先提供给教练,一是大赛中,变成国内队员自己争霸时,不做数据分析。“张继科和王皓打决赛时,也没教练指挥,只靠他们自己发挥,我们都很轻松。”针对敏感的张王决赛,张辉笑说,其实不敏感。

  “我们的科研分析,毕竟只是给教练员服务,起参考作用,是从数据提观点,而教练员有自己的指导方法,要结合实际,所以我们不能随便就把数据和观点告诉运动员,以免影响和干扰到他们,造成他们思维混乱。”张辉说,像这次奥运会的女子新科冠军李晓霞,打外国人时发球抢攻得分率很低,但和教练员聊,教练就说她的特点和丁宁一样都是相持好,所以实战中的要求是挺过前三板,然后把比赛拖入相持阶段。

  此外,国乒选手在大赛中最后会师决赛,是常有的事,这种情况下,张辉他们就只录入数据,而不现场分析,回实验室后才做数据挖掘等深度分析工作,也只是作为资料保存。“做自己人的分析,是为了改进技术,而目的也是为了对抗外面的对手,”他解释这个原则说,并不是为了防止队内矛盾,“是因为能打到会师决赛这一步,我们的队员都需要过自己这一关。这不是数据能做到的。”

  所以王皓和张继科决赛时,我们就很轻松地欣赏比赛,该聊天时就聊天,“只是不知道该给谁鼓掌而已。”他幽默地说。

  要设立海外分舵

  张辉和他同事们对国家队的卓著贡献,得到了众多的肯定。今年9月份乒羽中心开表彰大会,他们是科研领域唯一获得“突出贡献奖”的团队,前女乒主教练施之皓、男乒主教练刘国梁,也都在多个公开场合表示对他们的工作“非常感谢”,更厉害的是,他们的团队还获得了国家层面的大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目前正在公示期。

  现在,实验室的数据积累已经很多了,张辉也希望在服务好国家队、做好应用型研究的同时,整个团队在理论研究领域有所建树,“我们毕竟是大学,毕竟是研究机构。”

  更进一步,张辉还透露,“在为中国乒乓球队自豪的同时,我们中国乒乓球学院的影响力,已经到了可以去欧洲设立海外分院的时候,老外对我们的成果心服口服,你说其他哪个学科能让人家如此接受呢?”张辉说,“只有在乒乓球这个领域做这样的事,我们觉得理所当然,欧洲也觉得理所当然。”

  前不久,张辉一行已经前往欧洲,到德国、荷兰、法国、卢森堡考察开设分院的条件,“像卢森堡,强烈要求我们建分院,我们今年也已经在让学院的理事会做评估了。到时候,我们在训练、教育层面上都将和欧洲全面合作,不仅仅是狭隘的金牌至上,而是传播中国人的文化、思维习惯,”他说,“那才是更重要的事,也是我们的责任。”

  本报记者 陈宏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