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天峰:愿意为竞走吃更多苦 还未站上最高领奖台

2012年12月20日08:53  中国体育报

  8月11日的伦敦奥运会男子50公里竞走比赛,当司天峰第三个冲过终点,看到计时牌上显示的“3小时37分16秒”后才感到激动——他的个人最好成绩出现在奥运赛场上。参加4×100米接力的短跑名将张培萌[微博]也目睹了全过程,他感慨道,百米短跑和50公里竞走是田径最短和最长的比赛距离,我运动生涯跑过的所有百米比赛加起来也不如司天峰一次比赛距离长。

  男子50公里竞走是一项挑战人体极限的项目。运动员在赛道上孤独前行,全然无心路边的美景,颇有一种“死亡行军”的感觉。目前国内参加这个项目训练的人极少,最主要的原因是“太苦了”,而“太能吃苦了”就是司天峰从14岁坚持到28岁的关键。

  4年前的北京奥运会,同样是参加男子50公里竞走比赛,司天峰仅获第17名,加上2009年的全运会失利,司天峰一度产生了退役的想法:“看不到提高,看不到胜利,没有自信了。”但在山东省体育局和田管中心的努力下,司天峰不仅坚持了下来,还获得了意大利竞走教父达米拉诺的赏识。

  2009年开始,达米拉诺成为司天峰的教练,看似和蔼的意大利老人对竞走技术的要求非常苛刻。中国运动员的技术特点是高频率、小步幅,但是,达米拉诺要求必须有髋关节的摆动,一旦技术动作变形,达米拉诺就喊停。“起初3个月,每次训练不到10公里,我的技术就有变形。达米拉诺常因此生气。3个月后,我们慢慢有了默契,达米拉诺对我们有了更多信心。”中国竞走队的领队蒲志强也说,中国运动员具备吃苦精神,这让达米拉诺非常感动。

  对竞走事业的坚持,给司天峰留下了一身伤病。“伤病现在是我最大的敌人。我现在就是一个小天气预报员,如果明天下雨,今天我的关节就会产生刺痛。”即便是在膝伤的干扰下,备战奥运会时,司天峰的训练量达到了每周210公里,平均每天30公里以上。司天峰14岁开始进入体校训练,这个训练量几乎是他至今经历的最大训练量。“国家队是一个优胜劣汰的地方,只有以这么大的训练量做保障,才有可能在奥运赛场取得突破。”

  从奥运领奖台上一走下来,就意味着进入了下一个训练周期,司天峰打算至少要参加完明年的全运会,如果有可能,想再坚持一届奥运会。毕竟“还没有站到最高领奖台上”,毕竟“最美好的青春都奉献给这个事业了”,毕竟“愿意为竞走事业吃更多苦”。本报记者 叶珠峰

分享到:

猜你喜欢

换一换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