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舟不进奥运照样划! 协会主席:进奥运不是唯一目标

2012年12月18日17:27  新浪体育 微博

  新浪体育讯 近日,国际奥委会将就新奥运周期项目设置进行投票。对于众多觊觎奥运门票的项目,无疑迎来新一轮的机遇。在周日闭幕的中华龙舟大赛总决赛广东南海站比赛中,“奥运”就无疑是龙舟界最热门的话题之一。

  龙舟是否应该全力冲击奥运?客观说来,龙舟在全世界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普及率,有数量众多的爱好者,但客观说来,龙舟“入奥”的硬软件都还有欠缺,比如和同样来自东方的民族传统项目空手道项目相比,后者在全世界已经有了190个会员国和多届正规的世界锦标赛,普及率更广,推广的力度更大,即便如此,空手道连续进入奥运会备选项目投票环节,尚且屡屡和奥运门票擦肩而过;而从技术层面而言,在主要来自欧美国家的奥委会委员看来,龙舟和赛艇、皮划艇等项目似乎没有本质的区别,现实中,诸多退役赛艇、皮划艇运动员确实也能够比较顺利地转型成为龙舟好手。在奥运会努力“瘦身”的大背景之下,中国的武术多年求索而不得其门而入,“金牌大户”乒羽等优势项目尚有“脱奥”隐忧,龙舟“入奥”,谈何容易?

  好在,龙舟界不乏头脑清醒的声音,“我们想进,但并不以此为唯一目标。”中国龙舟协会主席胡建国说,“奥运会确实是现代体育传播的重要平台,但龙舟不要以进入奥运会为唯一目标,我们的规划是把它办成国内外观众喜爱和参与的一个项目,如果说奥运会感觉到它文化内涵丰富、民族特色鲜明、民众参与热情,需要它进去,我们自然会进去。”

  换个角度来看,中华龙舟大赛的魅力以及生机活力之所在,或许恰恰因为它和传统竞技体育的举国体制保持着足够的距离。进入奥运会,从精神层面是有了更大的舞台、更高的平台去为国争光,从生存的角度,无非就是进入“体制内”、端上“铁饭碗”,但也可能就此一门心思奔着金牌而去,反而堵死了探索另外一条良性发展道路的可能。

  如果你没看过电视直播,龙舟运动在你脑海里的第一印象是什么?大概无非是一群皮肤黝黑的农民,拿着木质的船桨,在一条破旧的船上奋力地向前划。记者多次现场采访过中华龙舟大赛,深深体会到,这项昔日农民自娱自乐的运动已今非昔比。

  像江苏武进太湖湾龙舟队近年开始从全国召集皮筏艇、激流等项目的退役运动员,如今80%的人员都是原来的职业运动员,顺德队也是如此,队员全职从事龙舟训练和比赛,一年十几万的收入足以和很多非职业化项目的专业运动员媲美,这甚至吸引了一些本科乃至研究生学历的运动员加盟。“职业化”已经成了龙舟界切实的努力方向。

  比起以往的赛事,竞技成绩较以往也有突飞猛进。温州站比赛前六名都比广州亚运会冠军还快,新锐贵州麻江队在龙舟界脱颖而出,接连在500米项目中击败昔日有着“小国家队”美誉的广东顺德队,这在以往难以想象。“我真没料到,顺德队会再次在500米败北,可见各队水平提高之快!”中国龙协主席胡建国又惊又喜。

  从温州站开始,央视首次将应用于国际游泳、赛艇等重大赛事的“虚拟技术”应用于龙舟赛事,无疑是比赛的一大亮点。在龙舟比赛的现场,威亚吊着的高空摄像机在千米见方的赛场上空闪转腾挪,每每看到这样的大场面,观众都会会发出由衷的赞叹。有一个数字值得一提,今年端午中华龙舟大赛CCTV-1 和CCTV-5并机直播,加起来的收视份额是7%——每项100位电视观众中,就有7人收看中华龙舟大赛,央视体育频道总监江和平虽然一直力挺这项赛事,但这个数字也让他吃了一惊,加上网络、视频、微博等新媒体的推波助澜,龙舟赛事影响力的提升更是一日千里……所有的这一切,都和你我脑海中传统的龙舟项目相去甚远。

  都说经济要转变发展模式,体育何尝不是如此?龙舟这样文化内涵丰富、市场潜力巨大的传统体育项目,应该为体育界改变发展模式探索出一条新路。美式橄榄球,基本就是美国人自娱自乐,但市场巨大,NFL每年创造数百亿的GDP,影响力甚至超越NBA,每年收看超级碗决赛对于美国人而言就像当年中国人看春晚一般热闹。“入奥”?人家没兴趣!话说到底,一个体育项目只要有观众、有市场、有影响,能够吸引电视转播、广告赞助,活的风生水起,何必非进奥运?事实上,中华龙舟大赛的良好发展态势,至少已经昭示了这样的可能。

  关于未来的龙舟大赛规划,江和平表示,“下一步我们到底怎样办好龙舟大赛,一定要有公开赛制和联赛制。目前我们只是邀请国内最强的龙舟,包括港台(的一些强队)。将来一定要走向世界,把世界上最强的龙舟队请到我们的大赛现场,和我们中国人的龙舟队一比高下。”

分享到:

猜你喜欢

换一换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