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继龙回顾2012中国体育用品业:考验企业生存能力

2012年12月14日10:04  中国体育报

  十八大对体育事业发展提出了“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的要求,不仅是对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提出的新目标,也是对体育产业、尤其是体育用品业服务于体育事业发展的新期待。

  近年来,体育产业年均增长22.6%,速度远高于同期全国经济总体增长水平。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体育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GDP总量比重由2006年的0.46%,已经增加到目前的0.55%,“其中体育用品业占体育产业整体比重80%左右,可以说,在体育产业的发展过程中,体育用品制造业扮演了支柱作用。”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器材装备中心主任、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副主席兼秘书长马继龙表示。

  目前我国整体经济面临着下行压力,各个行业也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2012年,我们国家GDP增速的目标定为7.5%,制定这个目标也体现了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宏观环境。“在整体经济环境的影响下,此前一直保持快速发展的中国体育用品行业,这两年也出现了放缓的势头。”马继龙告诉记者,根据相关部门预计,2012年体育用品制造业的增长率在10%左右,虽然高于国民经济整体的增长速度,但要低于2011和2010年的15%至20%的增长速度,更大大低于2008年前后30%以上的增长速度。

  马继龙还表示,针对行业发展的新情况、新变化,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组织人力深入企业调研,通过调研分析,了解到目前影响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当前的经济形势对体育用品企业发展提出了新挑战。作为劳动密集型企业,体育用品企业对于人工成本的变化较为敏感,而这几年国内的用工成本持续增加,数据显示,2011年年轻工人的成本平均上涨了20%左右,这让大部分布局在沿海地区的体育用品企业面临着巨大的人员成本压力,同时这几年的通货膨胀也加速了原材料价格的上涨速度,体育用品制造业首当其冲。在节能减排、能源价格市场化、利率市场化的大趋势下,中小企业降低投入成本难言乐观。

  其次,国外市场需求持续低迷影响了企业走出去的步伐。需求乏力加上近年来一些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来自欧美市场的订单增长速度不断放缓,这对出口型的体育用品企业影响比较大。亚洲的新兴市场的出口形势也不容乐观,很多欠发达国家由于人力成本优势,承接了来自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逐步满足自身的市场需求,对于来自中国的产品起到了替代作用。

  再次,由于中国体育用品行业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进入高速增长的发展阶段以来,其增长形式以规模性的扩张为主,但在对品牌、产品品质等质量要求上并没有本质的变化,同时在市场和产品的创新上不够,因此时下呈现出了逐年放缓的步伐。这表明我们调整经济增长结构、提升经济增长质量刻不容缓,塑造品牌、加强创新刻不容缓。

  除了上述三个系统因素之外,还有人民币升值给出口企业带来的压力,现行货币政策造成的金融紧缩环境让企业融资困难等,都使体育用品企业放缓了快速增长的脚步。

  2008年前后,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不可避免地传导到中国,影响了中国的经济的健康发展,同时也给体育用品行业带来了影响。和2008年那次经济波动相比,这次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

  对此,马继龙认为,这两次经济危机触发的导火索都是输入性的,“前者是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从而传导到中国金融市场,并进一步引发实体市场的波动;而后者则是美债、欧洲危机引发的全球市场恐慌和疲软,进而传导至中国。两次危机的都对体育用品制造业产生相当大的影响。”

  2008年我国虽然受到国际市场的影响,但国内市场潜力巨大,内需旺盛,特别是北京奥运会的举办,点燃了体育消费的热情,从而形成我国体育用品行业逆势上扬的局面。而本次危机,在国际市场需求乏力的情况下,国内体育用品市场,特别是一线市场的,已经出现饱和的苗头,同时企业面临的发展环境更加艰难,融资难、用工难、原料成本上升等综合因素,都在考验着企业的生存能力。

  本报记者 邓 宇

分享到:

猜你喜欢

换一换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