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长春10月15日体育专电(记者王昊飞、姜明明)三年前,亚冬会的圣火在这里点燃;三年后,亚运会的火炬在这里传递。长春,广州,跃动的橙色火焰将主办过冬夏亚洲奥林匹克赛会的两座中国城市链接一处:15日,当长春遥祝11月12日开幕的广州亚运会圆满成功时,亦令即将在彼处点燃圣火的火炬见证了一座位于中国东北的“健康之城”是这样打造的。
打造“8分钟体育圈”
“今天通过亚运火炬的传递,我们同样也要在全国乃至全亚洲的范围内展示长春市的体育民生工作成果。其中一个重要的亮点,就是长春实现了城区居民只要出行8分钟就能到达一处健身场所的目标,”长春市体育局党委副书记尹维萍向记者介绍。
自2001年起,长春市已累计投入2亿多元人民币,安装健身器材8000余件,在城区和县(市)建成了20多个体育健身公园、体育健身广场、体育健身一条街等大型场所,以及30多个健身房、400多条健身路径,同时在全国率先实现80所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这基本破解了5年前全国群众体育大会提出的“百姓健身场馆难觅”的难题。
2009年初,长春市政府提出了“健康长春,体育先行”的口号,连续两年针对青少年、老年人、妇女、残疾人等八大人群开展“体育伴随你我他”主题活动,从元月1日贯穿到年终岁尾形成“年年有大赛、月月有比赛、周周有活动、天天都健身”的局面。
此次亚运会火炬传递,恰逢长春市金秋健身活动月举行,数千名市民排列成武术、腰鼓、扇舞、健美操等不同的方队在传递过程中进行展示助威,“和谐亚洲”的条幅在山呼海啸的健身队伍中格外醒目。市民代表魏勇告诉记者:“亚运会火炬的传递,不仅是在宣传广州,也是在展示中国体育的风貌。今天对我们来讲是个难得的机会,毕竟长春现在已经拥有一个浓厚的健身氛围和环境条件,所以我们要用一种健康的风貌为亚运会献礼!”
全国首创社区体育管理员
当天的火炬传递中,有一名火炬手身份非常特殊:社区体育管理员张彦波,一位奋战在全国“限量版”岗位上的劳动者。肤色黝黑的他在火炬传递现场表示:“作为一名社区群众体育的指导员,能够在这一天传递火炬是一种荣耀,因为我代表着长春108名社区体育管理员,我们在全国是一支创造历史的团队。”
社区体育管理员作为社区体育公益性岗位,由长春市体育局联合劳动和就业部门共同设立,此举在全国可谓首开先河。由下岗失业人员、特困户、退役运动员构成的108名社区体育管理员于2008年4月正式上岗,两年下来,他们将原本火热的长春市社区体育带动得更加风生水起。
据长春市体育局群体处处长李志坚介绍:“自2008年4月长春市社区体育管理员上岗以来,这108人不仅填补了社区体育无人指导、器材无人管理维护的空白,也令全市社区体育活动开展逐渐系统化。两年内,长春市体育人口增加了十多万人,涨幅在0.3%至0.5%。”
值得一提的是,参与首创社区体育公益性岗位的长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张毅强当天也作为火炬手参与了传递,他表示:“这是我与亚运会的缘分。今后我要以此次火炬传递为动力,继续带领全局职工,为长春市建设健康城市做出我们该有的贡献。”
以十二冬会为契机延伸体育民生
曾经参加过四届奥运会、四届亚运会报道的《长春日报》体育部主任助理冯岗,是一名面庞棱角分明的中年男人,当日以第10棒火炬手身份传递亚运精神的他感慨:“作为中国一名普普通通的体育记者,我既是一位见证者,也是一位亲历者。我深切地感受到后奥运时代中国全民健身工程日益强烈的脉搏,也惊叹家乡长春在体育民生方面的成就。”
在第六届亚冬会期间,冯岗作为组委会的“临时官员”见证了一届洲际性赛会对一座东道主城市的改变:“亚冬会当时好比催化剂,令长春市的城市建设提前了将近10年。最关键的是,它的举办带动了体育民生工程的打造和完善,使这座城市的居民与体育、健康密不可分。我想,广州人民在亚运会结束后同样会发现这种类似的化学反应。”
长春市体育局党委副书记尹维萍认为,一届大型综合性赛事的举办,不仅能够使东道主城市在经济、文化领域提升层次,更能令这座城市的市民真正受益,这就是体育民生的体现。2012年年初,第十二届全国冬季运动会将在长春举办,届时,一方水土的百姓同样能够体会到以此为契机的体育民生工程的延伸。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