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三大烦恼困扰刘翔 身不由己哪怕亚运是冒险也须上

http://sports.sina.com.cn  2010年08月08日09:01  东方网-文汇报

  昨晚,2010全国田径锦标赛暨广州亚运会选拔赛男子110米栏预赛在济南奥体中心打响,名将史冬鹏、尹靖、谢文骏、纪伟等悉数亮相。与其他所有项目都有2人入围不同,总共23名男子跨栏选手将角逐1张亚运会门票。而另一个亚运会参赛席位,早已被“保送生”刘翔获得。作为国内该项目上的旗帜性人物,田协不惜为其量身定做新的亚运准入规则。

  此事一经披露,圈内外反响截然相反。圈外,不少人直指这是“搞特殊”、“走后门”。圈内,从领导到普通教练、运动员,甚至是刘翔的竞争对手都表示理解,用史冬鹏的话来说,“刘翔只是还在康复,还需要时间,所以无法参加选拔。但在国内他的成绩本来就是最好,这无可非议,不选他选谁?”

  “保送”是否公平合理,暂且不论,因为这举动本身已是一串烦恼的印证。

  烦恼一:伤情实是矛盾源头

  跳过济南直接去广州,对刘翔而言,非不想,实不能。原因就是,为了保护他尚嫌脆弱的跟腱,为了避免意外再次发生,医生建议他继续安心训练巩固康复疗效。之前放弃洲际杯,就因为此。纵然选拔赛的激烈程度远逊一场国际大赛,但刘翔需要避免的是一切可能的冒险。可以说,伤病依旧是阻碍刘翔发足奔跑的所有原因,也是引发这场矛盾的根源所在。

  不难想象,只要刘翔获得医生许可,他一定打心眼里不愿以“保送”的方式出征亚运会。毕竟,天生好强的他已有太久没在跑道上证明自己,除了想念那种狂奔之后酣畅的感觉,他更想大声告诉所有人:“我真的还行!”

  很可惜,至少现在看来,伤病还在同刘翔做着斗争。这让身处漩涡中的飞人只能一再沉默,憋着一口气只等奋力一战扫清所有郁闷。

  烦恼二:战或不战身不由己

  从去年9月上海黄金大奖赛以13秒15惊艳开篇,到今年上海钻石赛以0.01秒之差首次不敌史冬鹏——刘翔复出不到一年,人们已习惯并接受孙海平或冯树勇常挂在嘴边的那番说辞:“安全第一”、“调整为主”、“先适应比赛气氛”……相信90多天后的广州,围绕刘翔的舆论环境依旧如此。人们还是会被打上这样的预防针——刘翔夺取亚运会三连冠应该不成问题,但成绩也许不比往届。

  请不要怀疑刘翔为国争光的热情,更别指责他没有拼尽全力是体育精神的缺失。如果可以选择,刘翔也许会对亚运会说不。在医生表明立场希望他再多调整一段时间的情况下,想来他本人宁愿做个成绩一般但健康无忧的刘翔,而不是一个随时需要担心炸弹爆炸的悲情英雄。所以,他选择放弃自己一直渴望参加的洲际杯。

  但既然9月的洲际杯可以忍痛,11月的亚运会又有什么不能割爱的呢?这一切,恐怕“国家的刘翔”早已身不由己。复出以来,刘翔参赛的意义很多时候几乎就是票房意义。主办方并不在乎雅典奥运会冠军能跑多快,却计较他能招来多少人气。以此次选拔赛为例,有报道称,由于刘翔计划外免战,导致本次大赛的招商、票房都受很大影响,损失近200万元。

  由此可知,如果刘翔不去亚运会,广州的损失会有多大。作为东道主,中国田协当然要“义不容辞”确保刘翔参赛,哪怕亚运会决赛也有可能是一次冒险。

  烦恼三:后继乏人无可取代

  把“2009年世锦赛前3名”的标准改为“奥运会冠军以及2009年世锦赛前6名”,虽然冯树勇把规则的修改说成不仅是为刘翔一人开绿灯,还有白雪、王浩、巩立姣、李延熙等人同样受益。但这些“免试入学”的优秀运动员中,唯刘翔是真正没去选拔赛的那一个。

  其实,这已经不是田协第一次为刘翔调整已有文件了。比如在多哈世锦赛前,为了让刘翔参加政协会议,田协调整了全国室内锦标赛的赛程;为了让刘翔能在莘庄安心康复,田协还举办了一个“特许赛”,只比110米栏。“这不能说是搞特殊,而是为了保证优势项目、优势运动员的举动。”田协一名工作人员如此解释刘翔被保送,“中国田径无法像人才济济的美国一样只进行一次选拔,如果我们只看选拔赛成绩的话,一些在世锦赛和奥运会上取得过好成绩的选手就可能落选,而我们最终选出来的却可能并不是最优秀的那个。”

  不选刘翔便无人可选,这不得不说是整个中国田径的烦恼。虽然田协从没放弃对“下一个刘翔”的培养,如今,史冬鹏、纪伟、尹靖和谢文骏4人也都成熟了不少,但他们始终很难达到刘翔的高度。

  亚运会依然要靠刘翔博眼球,中国田径依然要靠刘翔撑门面,无论田协这次修改规则是否针对刘翔一人,但尴尬的现状已然暴露无遗。

  本报记者王彦

  

相关专题:中国飞人刘翔征战2010赛季专题 

更多关于 刘翔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