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刘翔姚明命运反差何其大 鼓励对于国人怎么那么难

http://sports.sina.com.cn  2010年07月20日08:38  东方体育日报

  文/麦卡

  上一次姚明和刘翔同时出现在本报头版,是多久前的事了?半年。这半年来,这两个上海男人忍受着各自的伤病折磨,他们的命运却不同。姚明成功地完成了从男人向父亲的过渡,和从运动员向兼职俱乐部老板的转型;刘翔却经历着上海田径大奖赛上刚复出旋即再度陷入低迷的痛苦。

  昨天,当姚明轻松地谈论着自己的孩子和自己的球队时,同一天,刘翔却不得不无奈地宣布放弃田径世界杯,开始近半年的休赛期,同时承受着巨大的舆论压力。

  是什么造就了这种命运的强烈反差?

  这首先缘于他们所从事的运动类型决定的。一方面,刘翔的110米栏是短途运动,强调的是瞬间爆发力,姚明需要的则是持续力,伤病对他们造成的影响是不对等的——更何况,刘翔是伤在最关键的脚踝部位。另一方面,110米栏是个人运动,篮球则是团队运动——这决定了外界对于他们的失败的定义是不同的,换言之,刘翔的失败是更容易被界定的。

  刘翔的失败注定不会被轻易放过。我们的社会从来不是一个鼓励型的社会。它是金字塔型的,构成了一个压力传导型的结构。在这个结构里的人擅长两件事:仰望或者俯视。所以,很多人总是太过吝惜给人鼓励,恰恰相反,无限放大他人的错误的局面倒是屡见不鲜。他们总是对最优秀者不惜溢美之词,却对暂时失败者落井下石,不是捧杀就是棒杀——这也是刘翔所先后承受的。

  刘翔和姚明所处的环境差异也促成了这种区别。刘翔所遭受的舆论压力,很大程度是来自于2008年退赛事件的后续效应。而退赛事件最为人诟病的一点不是退赛的结果,而在于退赛之前公众毫不知情的吊诡方式。在言必称国家利益的那一年,身为田管中心体制内的人士,刘翔对此有决策权吗?同样是公关,姚明的口才和情商固然高超,但姚明的姚之队的处理比起刘翔团队来处理得当得多,更是关键。“刘炜事件”皆大欢喜的正面成功化解,便可见一斑。

  职业的小环境不同,生存的大环境更是悬殊。姚明在NBA这些年磨练的不只是球技,更是个性和眼界,他的幽默和急智更进一步获得了跨文化的视野,愈趋成熟,而NBA的国内球迷受众同样受到影响,相对很多其他体育迷而言更客观理性,不拘泥于一时成败。刘翔就没那么好运了,看看那些留言吧,即便是支持刘翔的言论,最具代表性的也是“我们期待他重回巅峰”这一类的鼓励。问题是,不能重回巅峰就是失败吗?很多人在潜意识里仍然受着流行中国的成功学理念的影响——这并不是宽容,也许只不过是一种“缓刑”罢了。

  昨天,姚明在记者面前侃侃而谈,面对记者恼人的提问,仍然不忘以幽默回敬。同一天,刘翔却在不绝于耳的质疑声中宣布进入半年休赛期,他的赛道命运充满了未知的迷雾。

  我还记得就在几年前,刘翔还和姚明一样爱说爱笑爱玩幽默,但现在,这样轻松的笑意只留在了姚明一个人的脸上。我还记得当年刘翔吐了吐舌头,调皮地跳上领奖台的那一瞬间,我想,就算有一天刘翔重新夺得冠军,他登上领奖台时的动作,也绝不可能再像那一天那样轻盈洒脱。

  也许很多人会把这样的变化定义为成熟,我对此只能感到深深的悲哀。

  

相关专题:中国飞人刘翔征战2010赛季专题 

更多关于 刘翔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