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资深体育记者以敏锐的眼光,细腻的笔触这样写道:“东山再起当然是适合励志的好故事,何况发生在超级明星身上,但是假如‘东山再起’依旧是要承载可怕的责任、使命与期冀,那还是算了吧。”更何况“东山再起”如今已变得非常渺茫,“一个无法让母亲体会到自己是母亲的故事,无论被描绘得多么壮丽,都会让人伤感,容易幻灭。”
当然,对于刘翔来说,他牺牲的不仅仅是亲情,而且直到今天还享受不到爱情。对于一位26岁的青年来说,在这个开放的年代竟然还没有交过女朋友,这是不可想象的。奥运会前,21岁的古巴小子罗伯斯在得知刘翔没有女友的消息时,惊讶不已:“在古巴像我这个年龄都有好几个女朋友了,而且我也有过好几任女友了……”可是,刘翔为了心中的更远大的梦,为了亿万人的期待直到现在还没有谈恋爱。
英雄悲剧似乎早已注定,记得3年前去上海莘庄基地观看刘翔训练时,一位教练骑着小摩托车拿着厚厚一摞来信,来到刘翔和孙海平身旁:“孙导,这是您和刘翔的信,都放在一块了。”
刘翔连忙接过所有的信:“师傅,信我先拿去,整理出来你的给你拿来。”“行,先把特快专递给我,没准是急事呢!”孙海平一边走,一边对记者说:“因为我们一直很忙,所以只有闲下来的时候,才能看两封信。可你别小看了这些信,很多人说得都很有道理的。”随后的话题自然落到了最敏感的问题上——刘翔的爱情问题。“你不信吧,就有很多人给我写信,让刘翔暂时先不要谈恋爱和找女朋友。”孙海平这样说,“他们说得都很对,谈恋爱肯定会分心的。你说,用100%的精力去做一件事情会做得好呢,还是各花50%的精力去同时完成两件事的效果好呢?如果刘翔现在要谈恋爱,我是反对的,这是心里话。”
听到这话,一旁的刘翔连忙说:“师傅,放心好了,我现在不会去谈什么女朋友的。我会一心训练,肯定把事业放在第一位。”孙海平于是给刘翔下了“命令”:“我希望你2008年以后再找女朋友,那时找对你来说比较好。”
其实,孙海平不止一次“干涉”刘翔的个人问题,十运会前的一次新闻通气会上,记者就亲耳听到孙海平高调表示:“等2008年奥运会后,我会帮刘翔找女朋友,当然,前提是他愿意。”
如今,北京奥运会已经过去半年有余,孙海平可能已经把他当年的承诺忘了。现在田管中心和孙海平又把目光瞄向了伦敦奥运会,为了那块没有着落也没有把握的金牌,难道刘翔还要继续再等4年?
痛苦,埋在心底
从最近北京政协的“开会迟到”、“不提议案”、“逃避记者”等一系列“表现”看,刘翔的内心肯定有难言的苦痛,只是无法宣泄,而且现实也不允许他有过激的表现,可是内心越矛盾,就活得越不自在。
闲暇之余,刘翔会否扪心自问:这样痛苦的前行,能换来什么?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刘翔最受关注的时代已经过了,4年后的伦敦是无法与雅典和北京相提并论的。2012年,将近而立之年的刘翔,胜也不比2004惊天地,败也不如2008泣鬼神。就算他能在伦敦找回一枚金牌,就真能找得回一切?而且现实地分析,要想在伦敦夺奥运金牌,简直难比登天。
今年年初,在厦门国际马拉松赛上,国家体育总局时任田径运动管理中心主任罗超毅接受采访时竟然也暗示:刘翔要想重返巅峰状态几无可能……当时,罗超毅这样说道:“刘翔这一个奥运周期的难度(指伦敦奥运会周期)要比上一个周期大多了,即便伤愈后开始正式系统的训练,复出后在没有伤病的情况下,比赛有可能进前三,但像以前那样频频夺冠已经非常难了。”这也是记者第一次听到田管中心领导如此客观、现实而坦率地点评刘翔。
或许,12秒91是刘翔的黄金时代。
或许,12秒88是刘翔的运动顶峰。
后来记者才知道,原来当时正是罗超毅即将被调离之时,因为中国田径未能在北京奥运会上完成夺金大任,人之将离,其言也“真”,难怪他对记者们说出这番话。
罗超毅不管田径了,可刘翔还必须继续战斗,因为中心副主任冯树勇还在,因为中心又来了新主任杜兆才,毕竟现在的刘翔依然抵得上整个中国田径队。
曾有人建议,刘翔应该坦然面对成功与失败,完全不必这么累:奥运会金牌也拿了,世界纪录也破过,世锦赛金牌也拿过,刘翔还有什么可牵挂的呢?然而,在中国这个大环境下,刘翔是无法洒脱的,他承载的东西太多了,他受到的限制也太多了。
就在两天前,刘翔参加完两会后,很快回到上海开始封闭训练,并打算放缓复出时间。对于刘翔接下来的康复和训练安排,孙海平透露,康复计划其实是在回国前就和以克莱顿医生为首的美国专家组一起制订的。“我们会按照计划一步一步来,还是以康复为主,不会进行大运动量的训练。我们会随时和美国方面保持沟通,根据实际情况修正方案。”孙海平说。此前孙海平给出的刘翔穿钉鞋时间是5月,但这两天根据上海华山医院给出的检查报告,为了稳妥起见,刘翔穿钉鞋的时间将延迟到6月。田径中心新主任杜兆才也表示说:“刘翔的训练要顺其自然,刘翔能不能在8月的柏林世锦赛上复出,不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要看他的伤病恢复情况。”
为了刘翔的健康,推迟正常训练本无可厚非,可是不知为什么,田管中心的暧昧态度,让人不自觉地联想到当年排管中心对赵蕊蕊的做法——让她无限期养伤,可是事实证明,伤愈复出的赵蕊蕊因长时间远离赛场,结果在北京奥运会上表现平平……我们希望刘翔千万别重演赵蕊蕊的“悲剧”,一个赵蕊蕊挽救不了整个中国女排,一个刘翔也挽救不了整个中国田径。
不管你愿不愿意,竞技体育就是如此严酷无情。如今,黄金时代已过,“黄昏”将至,刘翔是不是可以勇敢地毫无愧色地挥起手,向人们、向田径场,坦然地说一声:“别了,12秒88!”如果这样,我们应当报以宽容的掌声,让他安安静静、毫无牵挂。
但愿刘翔运动生涯的“黄昏”灿烂依旧。
撰稿·张 伟(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