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3月16日,星期一,本报正式改版,体育“七日评弹”这个栏目也应运而生。新栏目的第一期应该写什么?反复品味上周的体育焦点,我得出的结论是:该写写刘翔,刘翔的7天。
这是怎样的7天呢?一个前奥运冠军的7天,一个病人的7天,一个政协委员的7天……似乎都不妥当,其实我想写的,是最普通也最接近真实的,一个跨栏运动员的7天。
看看刘翔一周的行程吧。3月8日晚,刘翔乘飞机从美国抵达上海,没有回家,而是直接进驻上海莘庄训练基地。3月10日,上午进行回国后的首堂训练课;下午到华山医院做核磁共振检查;晚8点赶赴北京。3月11日,参加全国政协体育界委员小组会议。3月12日,上午出席全国政协闭幕会议,下午回到上海。3月13日,在莘庄基地开始封闭训练。这满满的行程,有多少是出于刘翔本人的意愿,又有多少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呢?
媒体在报道刘翔回国的新闻时,不约而同地用了“突然”二字。“突然”的背后,是为了跟媒体“躲猫猫”,还是为了赶上两会的尾巴,外人不得而知。回国后的首堂训练课,更像是为媒体准备的一场秀。而在政协小组讨论会上,刘翔没有任何提案,他发言的内容居然是介绍自己的脚伤治疗情况。
不参加政协会议,被骂“赖皮委员”。巴巴地赶了过去,又被骂“不用心”。好在还有人帮刘翔说话,例如央视名嘴白岩松,“十多天的两会,日程紧任务重,即使有心参与,运动员的特殊性也不允许他们这样做,他们作为委员和代表行使职责的可能几乎为零。其实,对于刘翔这样的运动员,在退役后,工作稳定下来,思考更多,对现实观察更多后,再选他们担任委员或代表,对各方更有利。”
值得庆幸的是,13日回到莘庄基地之后,刘翔踩上自己那辆二八自行车,重新上路了。而体育总局近日也下了封口令,刘翔未来将在全封闭的环境下训练,从此告别喧闹,与媒体绝缘。
虽然仍不得自由,但聊以安慰的是,总算不折腾了。
话说回来,为什么大家都喜欢折腾刘翔?因为刘翔就像一件光鲜的西服,象征着中国体育的上半身。至于下半身是光鲜还是光腚,看看上周全运会预赛上的怪事你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