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奥运财富+剑桥博士 邓亚萍的08平淡中写传奇(图)(2)

奥运财富+剑桥博士邓亚萍的08平淡中写传奇(图)(2)

邓亚萍

  这项工作最忙的时候是在开、闭幕式这两头,因为开幕式前要举行欢迎仪式,所有的村长、副村长的日程安排非常紧,恰恰我又是负责对外联络。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期间,我们接待了70多位一类贵宾,一类贵宾包括国家元首、政府首脑、皇室代表,这个数量在奥运会历史上是没有的。按我们团队成员的话来说,8月7号和9号两天,在奥运村转身就能遇见一个总统。再加上副总统、副总理、副首相,包括部长,大概有90多位,我们的村长都要去见,这些都是我来负责安排。一开始我还穿着职业装、高跟鞋跑来跑去的,后来为了方便,就直接穿运动服、运动鞋了。那两天基本没怎么睡,因为要安排所有村长、副村长的接见,而且接见经常是在同一时间段,5位总统同时来,又必须要岔开,有时候实在错不开,就在一个屋子里聊,当然他们也能理解。那个时候非常非常紧张,因为我们的工作还要跟外交部协调,包括跟他们的特勤协调。

  奥运会开幕以后,元首们陆陆续续地走了,我们团队的十几个负责人病倒了一片,我也发烧倒下了,真的是太累了,但这种锻炼非常难得。

  从2008年7月20日开始,来自全世界两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两万名男女住进了这个村子里,他们有着不同肤色,操着不同语言,过着各自风俗的生活,还有着不同的信仰……这个神奇的村子就叫奥运村。北京奥运会的时候,这里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世界第一村。

  “世界第一村”坐落于北京奥林匹克中心区的西北侧,北连奥林匹克公园,南接奥运主场馆群落,由居住区和国际区构成,共占地66公顷。居住区是奥运村的主要组成部分,这里除了运动员公寓外,还设有运动员综合诊所、餐厅、多功能图书馆、娱乐中心、休闲体育区等相关服务设施。奥运村公寓地上总建筑面积为37万平方米。所有公寓均位于永久建筑楼内,包括22栋6层楼建筑和20栋9层楼建筑,大楼建筑风格一致,人均居住面积达到22平方米以上。每套运动员公寓装备了宽带网络、电话、有线电视、闭路电视、红外线防盗警报系统和指纹锁。国际区和居住区的功能有所区别,是举办各代表团欢迎仪式及其他接待活动的区域,方便各个国家的运动员进行交流。占地约2万平方米的奥林匹克广场举办了包括露天演出、室外展览等在内的文化娱乐活动。升旗广场位于奥林匹克广场的中央,占地约6000平方米,两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旗帜一起在这里迎风飘扬。

  前来参加北京奥运会的1.68万余名运动员、教练员及代表团官员在这里营造了鲜活的奥林匹克文化。

  相比半夜火警铃声大作的亚特兰大奥运村,房间狭小、设施陈旧犹如经济适用房和青年旅社的雅典奥运村,邓亚萍和她的同事有理由感到骄傲。邓亚萍说:“村内所有工作人员都本着这项宗旨:在自己的范围内把工作做得更好,然后再转给下一个人。环环相扣,全有这样一种工作热情。我想也可能是因为中国人的这种民族自豪感,应该归结到这一点上,否则不会这么不知疲倦。你说还有一件什么样的事件能让人自觉工作到这个份上?残奥会结束之后,面对为之奋斗过的这个“村子”,所有的工作人员、志愿者都感觉到了巨大的失落感。”

  有付出,才会有失落。为了营造这份近乎完美的居住环境,邓亚萍和她的同事们付出的心血,恐怕已经超越了言语能够描绘的程度。

  一说奥运村,大家想到的就是“吃喝拉撒睡”。首先“吃“是个大事,204个国家和地区的人住在奥运村,有不同的宗教,不同的生活习惯,而我们非常尊重国际惯例。奥运期间总共有460种菜品,8天一个菜单轮回,在这8天里是不会重样的。在餐饮方面的配备是70%的国际餐,30%的亚洲餐。国际餐里包括各种风味, 30%的亚洲餐有中餐、日本料理、韩国料理等,另外还包括清真餐、素食、犹太餐等等。可以这样讲,进到餐厅里,你想吃什么,基本都能找到。

  北京旅游局的一个副局长是奥运村住宿团队的负责人。奥运村一共42栋公寓楼,9000多间房间,如果按照北京市酒店的平均值来算,相当于90多家酒店的接待量。奥运会时,各个酒店的服务员非常紧张,不可能派人到这来服务。最后我们启用了12家酒店管理集团,他们带着5000多名志愿者工作。我们的很多志愿者是大学生,是80后,他们在家里可能从来不干这些活,但在村里都干,而且干得都非常非常好,任劳任怨。

  奥运村交通团队是由北京市交委的一个局长挂帅。很多奥运场馆有测试赛,但奥运村没有,于是我们在7月3号到4号进行了一次综合演练,请了两千多人来体验,当然也请了一些以前在奥运村里住过的运动员、教练员、官员,包括残疾人运动员,请大家来挑毛病。测试结束后,有人编了句顺口溜,“交通基本靠走,安保基本靠狗,通讯基本靠吼,厕所基本没有。”

  那会儿离7月20号预开村只有两周的时间了,但出现这种情况,大的调整也不得不做。交通首当其冲,临时加了电瓶车,还在奥运村外用两个星期建起了一个充电站,因为村内的电全部饱和了。那个时候紧张得就跟打仗一样。

  7月20号是预开村的日子,给运动员注册,办入村手序,而后各代表团要安置自己的东西,那场面太壮观了:有带冰箱的,要做饭的,跟过日子一样。像英国代表团带了他们传统的电话箱,历届奥运会上,那个电话箱都竖在他们代表团门前,是他们的象征。他们专门运过来,还要接上线。诸如此类的事情,千头万绪,贯穿了奥运村服务的全过程。

  对于我们的工作,有的代表团是比较理解的。奥运会之前,我们做了大量的沟通,比如42栋楼的分配,谁跟谁挨着,我们都会告诉各代表团,因为这里存在一个国家与国家之间关系的问题。

  这个过程中,也出现了意想不到的情况,居然有的代表团来了,让我们把东西统统从楼上搬下去,点完了数再往上搬,不合适的位置再重新调整。其实这些东西的配备、数量、位置都是之前核实好的。我们不得不重新调整了6栋楼,时间紧迫,负责后勤保障的600多名武警官兵就连夜弄,谁累了就在地上躺会,然后起来再干,我想这也就是中国能做到了。

  有个别运动员并不了解中国,带着一些敌意来,这些我们都知道,但是为什么最后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我觉得这是个双向努力的过程。一方面,国际奥委会要求很严格。如果奥运会跟政治拉得太近,只会损害奥林匹克运动,最后没有赞助商,没有转播商,运动员还会有这样一个平台吗?再一方面就是我们中国人真是掏心窝地对待这些人,把他们感动了,所以说奥运会是让外国人了解中国,了解我们这个民族的一个契机。

  残奥会跟奥运会有很大不同,我们仅仅用了26个小时的转换期,就把奥运村转化成了残奥村。其实以前大家对于残奥会的关注非常低,绝大多数媒体在奥运会后都撤了,但我们希望大家能够更多地了解残疾人,走到他们当中,才能知道他们是怎么生活的,所以我们也突破了一些常规。

  按规定,媒体是不允许进入到残奥村居住区的,但残奥会的时候,我们主动邀请媒体,我作为新闻发言人,带着他们参观残奥村,特别是参观一些跟残疾人有关的设施。包括免费的轮椅和假肢维修中心、拓宽了的走道、降低了的取餐台、房间里的无障碍设施等,他们参观完了再去报道,效果就很不一样。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更多关于 邓亚萍 的新闻

·改革30年30城市变与迁 ·新浪《对话城市》 ·诚招合作伙伴 ·新企邮上线更优惠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