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张力报道 为了继续《体坛周报》海外探访系列,这一次记者有了新的目标——瓦尔德内尔和佩尔森。在中国,球迷们总是亲切地称他们为“老瓦”和“老佩”,他们既是与中国人争斗了近20年的对手,更是对中国感情深厚的老朋友。
瓦尔德内尔和佩尔森早已是中国通,因为这很可能不是他们第一次穿上唐装作秀,但绝对是最有趣的一次。
在结束采访之后,两位老将欣然接受了记者的请求换上唐装。佩尔森穿上深蓝色的衣服挺顺利,可是到了啤酒肚已经不小的瓦尔德内尔这里,事情就不那么简单,要不是在一名同在一家德国俱乐部打球的中国球员小孟的帮助下,老瓦还真不容易把所有扣子都搞定。
别看两名老将早就年过四十,却一点都不失活泼。记者刚要去跟两个人交待接下来该拍那些图片,就在拿道具的时候,性格本来还比较沉稳的佩尔森,就被“老顽童”瓦尔德内尔调动起了情绪,两个人竟然上演起了中国功夫。和性格特点相仿的是,瓦尔德内尔摆出一副进攻的架势,而佩尔森则进行防守。
记者的镜头没有赶上这意外出现的经典一幕,自然不会满足,因此请他俩能否重复一下刚才的武林风范。一开始瓦尔德内尔还有点不好意思,“别别,这都是我们瞎闹的,就别拍了。”但是还没赶上记者真正开始软磨硬泡,两个人就开心地重新操练开来。这一次动作有些不一样,但看上去有点慢性子的佩尔森更像是太极推手,而瓦尔德内尔则对老搭档的眼神都充满了杀气,只是手上动作不太自然,怎么看都露出了三脚猫的痕迹。
两名乒坛老将对于中国都实在是再了解不过了,瓦尔德内尔和林德在1980年就去上海训练,佩尔森的第一次中国之行则是在1981年。
当时乒乓球作为瑞典的传统项目,对很多孩子都产生了影响,老瓦和老佩也是因此走上了乒乓球的道路。事实上,当时的瑞典乒协舍得投入,让年轻球员来中国接受训练,这也为他们后来的强大打下了基础。如今瑞典乒协还想走过去的道路却感慨于财力上捉襟见肘。
回忆起第一次来到中国,瓦尔德内尔和佩尔森第一感觉便是马路上的自行车实在是太多了。爱玩的瓦尔德内尔有些炫耀地告诉记者:“第一次来到北京,我就把几乎所有名胜都去过了,还有过在故宫跑步的经历。”后来他们又因为比赛等各种活动,不知多少次来到中国,以至于实在想不起来具体的次数,两位瑞典乒乓球常青树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发展的最好见证者,他们感慨中国的发展速度,并表示也许是太快了,瓦尔德内尔表示:“深圳三十年前就根本不存在,上海现在更像是纽约,我很喜欢,北京则有着特别的意义。”而佩尔森最喜欢的是杭州,大连和青岛也不错。
在中国,食文化向来都被放在很高的位置。这一点在瓦尔德内尔和佩尔森身上也绝对可以得到体现,两个人无论到哪参加比赛,都会去找当地的中餐馆。
瓦尔德内尔还颇有心得地告诉记者:“瑞典真没好吃的中餐馆,做出来的味道都差不多,为的是适应欧洲人的口味。我觉得德国的要好一些,荷兰中餐馆也不错,当然最棒的还是在英国。”和波尔一样,两位瑞典人也最喜欢北京烤鸭,佩尔森还开玩笑说:“我可不像广东人那样什么都吃……”
中国人和欧洲人的思维方式有什么区别?对于这样的问题,一直嘻嘻哈哈的瓦尔德内尔却首先陷入了沉思,然后给出了自己的回答:“每一次都能感觉到中国人的友好,他们更习惯于考虑整体,而欧洲人则更加自我和谨慎一些。”至于平时和中国运动员之间的交流,佩尔森表示和孔令辉和马琳之间的交流还不错,“马琳甚至还会说几句德语,但不是很多,至于蔡振华?和他的交流似乎有些困难。”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