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张艺谋:不回应不认同批评 总导演的权力只在创作上(2)

http://sports.sina.com.cn  2008年09月10日17:17  南方人物周刊

  郝建认为:第三个转折完成的坐标是《英雄》,特征是用“唯漂亮主义”的形式感来吸引观众,内在价值观上是权威崇拜。没想到他到了奥运开幕式还能登峰造极、更上层楼。

  现在,张艺谋显然更加牛气:“我个人拍电影,我告诉你,我还从来不管你文化界怎么批评,我就按自己的想法拍,你就是把我骂到老,我也还这样。因为(这是)我个人作品,我要是按照众说纷纭来修订,我也太没那个了。”

  “娱乐工业是较少反省的,如果一个导演有这么大的名气,我们当然会期待他在艺术上有所追求,期待他的作品从一个更饱满的角度来反映人性,”崔卫平说,“当然,怎么创作是他的自由,但每个人都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

  对很多人来说,开幕式上,最感动的时刻便是一袭红衣的林妙可搭配童音版的《歌唱祖国》,我问张艺谋导演:歌声起来的时候,很多人都哭了,这并不意外,但一些平素的批评者或者对这种价值观并不认同的人,在那一刻居然也开始掉眼泪,这你想到了吗?

  我其实是想问一个关于乡愁的问题,我想了解,作为开幕式这个巨大的形象工程(张艺谋语)的总导演、一次史无前例的文化输出活动的总设计,如何看待这个国家复杂的内部和复杂的情感。

  张艺谋给了我一个技术性的答案:选择这首老歌的第一段,因为它脍炙人口且没有那么强的政治色彩,选择童音重新演绎,是希望有一个人性化的表演。

  张艺谋很清楚中国的社会和制度在国外的形象,他开了数不清的会,向国外的文化人与知识分子请教:如何才能表达善意?如何才能感动他人?如何处理和平与崛起?如何才不会让人觉得你在搞文化上的穷兵黩武?对他来说,“说明中国”其实是个技术活儿——这一方面是职业道德的需要,一方面也因为他看起来不存在情感上的纠结。

  如一位评论者所言,国家从来就有寻找文化代理人的冲动,而张艺谋恰恰在最被需要的时刻,拍出了最被欢迎的电影。张艺谋抱怨媒体和文化人给他画了一幅像,让他避之唯恐不及,但如果没有这幅像,当初被宣布为开闭幕式总导演时,为何多数人的反应都是:不是他,还能是谁?

  后奥运时代,他的下一部电影也许还有待文本分析,但几乎没有人会怀疑它将(至少在票房上)取得巨大成功,他本人,亦怀揣国家主义的金牌认可,登上了新的巅峰,身披这层外衣,那些出自他内心的特质——随和、善良、相对坦诚,也许都不那么重要了。

  只是,“习惯被骂”的他,面对这次清一色的叫好,会不会有一种失却喧嚣的孤独?从他办公室三楼的窗户往外望,是一处被铁栅栏隔开的小区,楼下,每天准时跑操的解放军战士齐刷刷地掠过。

  对批评,我不回应,也不认同

  人物周刊:《歌唱祖国》的一个成功,是在于把歌曲的浓重政治情怀抽离了,而开幕式准备期间,您是如何考虑处理与时下政治话语的关系?

  张艺谋:我们一开始就定位——开幕式要表达浪漫。但对我来说,我还想表达一种人性化。“文明”、“和谐”只是口号,如果要把这个理念传达出去,除了吟“四海之内皆兄弟”这样的古老语言外,更重要的是,在整个表演中渗透情感化的因素。它就是“和谐”,它就是“以人为本”。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关于 张艺谋 的新闻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