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细数海外兵团恩怨史 08将至他们缘何再次引发地震(4)

http://sports.sina.com.cn 2008年01月30日09:22  竞报

  高军曾经是巴塞罗那奥运会女双亚军得主,1997年底,高军正式加入美国籍,并在美国国家乒乓球队的邀请下参加了美国队。

  在2007年的泛美运动会上,高军又独得女单和女双两枚金牌,她说,代表美国队打球并不会让她觉得很尴尬,她是因为喜欢这项运动,所以才选择了坚持。“我不知道别人是什么样的生活状态,但是在国外打球,我很快乐,很轻松,我可以随时随地决定放下拍子,我想不训练时就不训练了,我已经快四十岁了,打球就是为了自己高兴,我不会再把它当成事业了。”

  竞报记者苏珍珍

  -深度分析

  怨气、正名、压力是爆发的原动力

  在很多人眼中,海外兵团是一个贬义词。无论是海外发展的队员还是教练,他们对中国体育的优势项目构成了直接的冲击。当然,大多数的海外兵团成员对中国队还构不成威胁。海外兵团为何总是引发争议,这和他们当初的出走原因有着直接的联系。

  海外兵团现象最早出现在上个世纪90年代,并且基本上集中在乒乓球、羽毛球和跳水等中国队的优势项目上。海外兵团的成员主要有两种,一是国家队退役球员;二是各省市队球员。前者大多是为了生计或者梦想到海外发挥余热,而后者往往是因为没法进入国家队,又不甘心退役,因此为了谋求进一步的发展而远走海外。争议者,通常都产生在后一种运动员中。

  退役后远走海外的运动员,因为在国内已经功成名就,到国外只是寻找运动生命中的“第二春”,因此往往心态比较平和,对于祖国也有着较深厚的感情。比如击剑项目上的栾菊杰就属于这种情况。

  而因为无法进入国家队远走他乡的运动员们,在离开时多少都有些心不甘、情不愿。他们认为自己已经有了在国际上争夺冠军的水平,但在国内由于人才过多以及体制等种种原因却始终无法出头。以海外兵团的“重灾区”乒乓球为例,中国乒协的注册乒乓球运动员人数达到了1000万人,但国家一队和二队加起来也顶多消化50余人。而就算能进入国家队,很多人也像唐娜一样,别说奥运会、世锦赛,就是连一站公开赛也没有参加过。

  正是这些运动员,在离开中国时就憋着一口气,到了海外更加急着为自己正名。这种心理,使得这类球员,一方面是在成绩上,另一方面也是在生活上想要获得所属国的认同。2008年奥运会将近,他们更想在祖国的土地上“衣锦还乡”,正是这份压力促成他们和中国队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还有极少数人,比如小山智丽,比如李矛,在国内并不是没有出人头地的机会,但却因为“人事”原因而不得不离开。对于他们来说,在中国选手面前证明自己,争一口气就变成更加迫切的需求。

  尽管海外兵团已经喊了很长时间,但实际上海外兵团的实力并没有强大到对中国队构成威胁。从广岛亚运会小山智丽击败邓亚萍后,海外兵团并没有在世界大赛中给中国选手造成实质性麻烦。因伤退役后转投瑞士籍的李东华在亚特兰大奥运会上夺得一枚鞍马金牌,也成为海外兵团中唯一一名夺得奥运冠军的人物。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新浪体育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