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唐功红刘春红恩师点08冲金关键 召回老将用意何在

http://sports.sina.com.cn 2007年11月05日02:09  新京报

  

唐功红刘春红恩师点08冲金关键召回老将用意何在
2007年2月17日(除夕夜),马文辉(左一)在训练局举行的举重队新春联欢会上和队员在一起。图/CFP

  马文辉,中国女子举重队总教练。为了工作,他将老婆孩子撇在山东长达7年。作为分管教练,他把老乡林伟宁、唐功红、刘春红送上了奥运最高领奖台;作为女队总教练,每位队员的训练、生活,他都得操心。明年的奥运会,对他来说又是一个新的挑战。

  奥运备战 招回老将为了保险

  

新京报:距离北京奥运会越来越近,女子举重队在这段时间如何备战?

  马文辉:根据我们的备战周期,现在是提高阶段。今年的冬训,我们在技术上、力量上还要下工夫,另一个重要的任务是找短项,然后提高,还有就是对参赛模式的细节进行打磨。

  新京报:北京奥运会,金牌目标是绕不过去的话题,中国女举的目标是什么?

  马文辉:奥运会在北京举行,责任和压力都非常大,金牌肯定是越多越好。但从上到下,都没有强调要拿几块金牌。就是上边不给我们压力,我们也想比好。

  新京报:年轻队员很多,为什么又把唐功红、陈艳青等老将招回来?

  马文辉:世界打中国没商量,从整体实力上来讲,中国确实实力很强,但很多国家就有一个级别非常强,对中国构成很大的威胁。例如,韩国就在75公斤以上级有一个张美兰。我们不敢掉以轻心,要确保每个级别都有两到三名世界级的选手。另外,这些老奥运冠军也希望再拼一下。

  新京报:作为东道主,中国女队可获得满额(4人)参赛资格,具体怎么分配?会不会派两名运动员重点保一个级别?

  马文辉:应该不会这样的。不会重点保一个级别,4个运动员应该是参加4个级别。

  新京报:那在7个级别中,将如何选择?

  马文辉:现在还没有定下来,明年4月份就基本确定了。因为要根据对手的情况,选择我们最有把握的级别。对手的情况现在还没法确定,这么长的时间内变数太多。现在就把级别定下来,也容易打击其他队员的积极性。

  新京报:备战中,是否会向重点级别倾斜?比如有可能成为首金的48公斤级。

  马文辉:我们每个级别都没有放弃。48公斤级是第一个级别,非常关键,如果开个好头,能够提高后面的士气,所以我们会布置得更细一些。

  教练秘诀 力推激情愉悦法

  新京报:你共培养出多少个奥运冠军?

  马文辉:作为总教练,带出来的奥运冠军就多了。亲手带出的有3个,都是山东籍的,一个是林伟宁,另外两个是刘春红和唐功红。

  新京报:那世界冠军呢?

  马文辉:世界冠军就更多了,还真没有统计过,最少也得有二十多个吧。

  新京报:作为一名教练,你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马文辉:第一点,就是要执着,心无旁骛,完全融入到举重这项事业中去。就像练武功一样,要成为一个“武痴”,达到着迷的境界。第二点,做事必须严谨。还有一点就是要有灵气,不能一成不变,要敢于打破常规。

  新京报:能举例解释一下你所说的灵气吗?

  马文辉:运动员一直觉得,如果比赛前一天休息不好的话,到比赛时会影响发挥。其实影响并不大,但单纯的说教,他们都不信。有一次,我们从大庆转训去大连,坐了一夜的火车,然后又坐汽车。下了车,吃完饭马上去举重馆,测试成绩,发现与自己的最好成绩相比,差了不到5公斤。通过试验,给队员打了一剂心理预防针。灵气就得像这样,要敢于尝试新鲜东西。

  新京报:训练方法上有什么变化?

  马文辉:举重是一项枯燥的运动,每日与冰冷的杠铃为伴。我提出了激情愉悦训练法,鼓励队员在训练的间隙与身边的队友交流一下,聊聊各自的动作,给队友加加油什么的,调动积极性。

  家庭关系 表扬老婆服从兄长

  新京报:谈谈你的生活情况吧。

  马文辉:老婆孩子现在都还在山东,整整7年了,也没法照顾他们。只能多表扬表扬老婆,多表扬丈母娘,让她们心理上有个安慰。对孩子亏欠也很多,就希望出国比赛时,多给他买点东西补偿一下。以后不做教练了,可以好好陪陪他们。

  新京报:重竞技中心主任马文广是你的胞兄,你怎么看待这种既是兄弟又是上下级的关系?

  马文辉:原来在山东时也是这样,靠本事吃饭,做人还得谦和、低调,有这层关系更要注意这一点。踏踏实实做事,多为项目发展做贡献,就不用考虑这层关系了,也不怕被别人指指点点。

  大学经历 曾被当成马老师

  新京报:谈谈你当教练前的经历吧。

  马文辉:最初也是一名运动员,最好成绩是全国第3名。退役后,去了山东体育学院读书。毕业后,到山东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工作,在青岛呆了4个月。当时,山东举重队没有一个高学历的教练员,他们就给我做动员工作,然后我就走上了教练员这一岗位。

  新京报:读书的这段经历很难忘吧?

  马文辉:当时我们一共17个退役运动员进(山东)体院读本科,只有我一个人坚持下来了,其他人后来都转了专科。成绩方面,我每年都是第一名。还有一件趣事,刚入学时,我年龄比较大嘛,其他同学都是应届高中生。有个小伙子见了我就叫老师,还以为我是他们辅导员呢,后来一开会,才发现不是(笑)。

  采写/本报记者 张宾

  新浪体育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