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香港保龄球女皇难舍特奥会 女双冠军金牌献亲人

http://sports.sina.com.cn 2007年10月08日10:49  东方体育日报

  本报记者 张薇

  “哇!干得漂亮,又是一击全中。”才踏进高点保龄球馆,迎面而来的就是拉拉队员们扯着嗓子的欢呼声。52根球道前,一对对双打选手井然有序地依次抛球,不时跟队友交流一下战术。而他们的身后由教练、志愿者、工作人员和家长组成的阵容空前强大的拉拉队,则将整个赛场渲染得犹如个大型聚会。他们嘴里含着哨子,手舞彩色充气棒,无论哪个选手打球,无论他(她)的成绩如何,迎接特奥运动员的一定是最热情的鼓励。

  昨天上午,本届特奥会保龄球项目女子双打比赛在虹口区的高点保龄球馆进行。在轰隆的击球声中,在热烈的助威声中,中国香港特奥代表团的保龄球女队凭借近乎完美的表现获得冠军。而这枚金牌也是她们继个人冠军后获得的第二个特奥项目冠军。

  穿着教练服的冯雪仪站定在比赛区,看着自己的队员投出一个又一个满分,嘴角微微上扬。几乎没有人认出这个香港保龄球界,甚至亚洲保龄球界的女皇,只是不断来向她祝贺中国香港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提起中国香港的保龄球运动,最具代表性的运动员莫过于“保龄神童”胡兆康。而继胡兆康之后,港队首席女将冯雪仪也是近年来冲出亚洲顶尖保龄球高手。为此,香港媒体曾将冯雪仪封为保龄球界“女皇”。

  但现在,冯雪仪似乎更喜欢别人叫她香港特奥代表团保龄球队主教练。自从一年半前接受这支由智障人士组成的运动队开始,她每个星期要跟队员们训练两次,每次两小时,从不缺席。

  “我是中国香港队的职业队员,每周集训的时间是五天,空下来的两天我就和孩子们呆在一起了,算是做义工的一种途径吧。”冯雪仪的队员多来自香港智障人士辅读学校,因此平均年龄在15到18岁之间。“保龄球对抗性很小,但又特别锻炼身体和脑力,在我看来,再没有比保龄球更适合智障人士的运动了。也许他们在别的方面比较弱,反而在保龄球方面特别有天赋,一点就通。我甚至觉得在这点上他们比普通人更有能力。”

  冯雪仪是个很低调的人,面对不熟悉的人,她总是很拘谨地把笑容藏在脸后,但她对队员却照顾得无微不至。而队员们也特别依赖这个大姐姐,无论碰到什么事,第一个反应就是扭头找冯雪仪。“他们有什么心事都会给我电话的,尽管一个星期才见两次面。和他们在一起我也特别开心,因为孩子们都很单纯,练习也很努力,不会耍小心眼。”

  对于这份一年半的情感,冯雪仪说自己已经很难割舍,她甚至打算退役后做个全职的特奥保龄球教练,专门从事这方面的公益事业。“现在大部分时间都要在专业队训练,和他们在一起的时间很有限,我希望等我退役后,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和他们呆在一起。”

  女双冠军金牌献亲人

  和她的名字一样,高丽莹长着一张清纯漂亮的脸。和别人说话时,她总是怯怯垂下眼帘,任由长长的睫毛忽闪忽闪。很难想象,这个17岁的香港女孩是严重的智障人士。如果不是因为三年前偶尔的一次保龄球特奥活动,她和别人交流都很困难。但昨天,高丽莹却笑得很灿烂地站在领奖台上,她代表中国香港队获得了女子双打的冠军。

  “爸爸、妈妈、老师还有同学都很支持我打保龄球的。”高丽莹努力地用普通话一字一顿地说道,脸上是抑制不住的兴奋,她刚刚从裁判手里接过一枚沉甸甸的金牌。“我拿金牌回去,他们会很开心的,这是最好的礼物了。”

  中国香港队主教练冯雪仪介绍说,特奥队的训练每周只有两次,一般一次打四局。“孩子们都很珍惜训练的时间,练得非常刻苦。”高丽莹在队里并不是球技最好的,但却是发挥最稳定的一个。“她最大的特点就是很少受到外界的干扰,打球的方式也很简单,不追求花哨的球技。踏踏实实地打,往往能取得最好的成绩。”

  新浪与奥运唯一指定实时数据提供商紧密合作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