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采访特奥你行我也行 北京1+1工作室诠释特奥精神

http://sports.sina.com.cn 2007年10月07日09:24  东方体育日报

  全盲的杨青风、低视力的金玲和付高山、以及因患骨癌而下肢残疾的解岩,这就是北京1+1声音工作室组成的特奥报道团。他们四个人就是彼此的眼睛、耳朵和双腿。但他们希望透过自己的听觉、触觉和感受,真实地传递给收音机前的听众,听他们讲述他们正在经历的特奥会。

  “请问您是融合运动员吗?能不能介绍一下应该怎样观看舞龙、舞狮表演?”杨青风手握着录音笔,语速极快,透着焦急。作为特约通讯员,这时距离他下午2时30分与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作现场连线的时间只有10分钟了。特奥会舞龙决赛下午2时开始,赶到赛场后,杨青风和他的同事急于了解舞龙、舞狮表演的相关情况。见到这样一个特殊的报道团体,一旁的志愿者立刻帮忙找来了一位融合运动员,将他带到杨青风跟前。

  这次现场连线终于有惊无险地顺利完成。在金玲的搀扶下,杨青风来到旁边休息。而解岩则拄着双拐站在原地,说,“你们先去,有点累了,歇一会。”一年前,解岩发起成立了1+1声音工作室。他说,1+1就是残障群体和健全社会并存的融合社会,就是无国界、无障碍的一体。这是他和同事们的心愿。而在抵达上海的这些天里,解岩和他的朋友们真切地感受着“无障碍”的快乐。

  “在收音机前,每个人都是盲者,或者说广播就是盲人的艺术。青风的听,和他的语言,是我们表达、传播的窗口。”解岩一一介绍着这个令人骄傲的团队。“我们这,金玲的英语最好,她从小就在普通学校读书,大学本科毕业。但从小她就知道自己的视力在逐渐消退,所以一早就学习了盲文。大一的时候,视力退化得非常严重,现在只剩下光感了。”解岩所说的这位女孩,长相清秀,话不多,始终在一旁拿着录音笔静静地听着。若不是解岩提醒,谁又会想到那双水灵灵的眼睛,已经失去了视力。“还有高山,他只能看清5厘米以内的东西,从小放大镜和望远镜就不离手。你别看他一直端着相机,他不一定是在拍照,而是在拉近镜头帮助他看清楚人。”

  这些天,“1+1”总是新闻中心里最后离开的记者。他们自嘲,是因为“太笨了”。从最初毫无采访经验,到现在他们每天已经能完成20分钟的专题。最令他们难忘的是在特奥会开幕第一天做了一小时的现场直播。“我向听众描述了我在开幕式上听到的哨子表演,我听到了千万种不同的旋律,甚至在节目中为他们吹出来。这就是我最真切的感受,因为只有我们最了解残障人这个群体。”

  一天清晨,杨青风醒来后问解岩,“我这是在上海吗?”然后,他感觉他皮肤不再干燥,晾过的衣服摸起来有些潮湿,这些让他确定自己真的是在上海。他感觉到了特奥场馆里的盲道指示,也触摸到了华师大体育馆的盲文提示,他甚至感觉到了公交车座位上崭新的塑料纸还在。“这就是上海!这就是快乐的特奥会。”

  “生很容易,活也容易,但生活不容易。”解岩笑着说。“为什么特奥运动员的一点点进步都能赢得那么多掌声和欢呼,其实,简单就是快乐,理解就是快乐。”解岩说,来自他人的鼓励,让特奥运动员和残障人士体验到了成就感,而这本是每个人最简单的需要。“1+1”最大的愿望就是能采访报道明年的北京残奥会,这个世界真的能够像“1+1”一样人和人都手牵手,没有隔阂,没有障碍。

  新浪与奥运唯一指定实时数据提供商紧密合作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