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杨擎天:10岁辍学一心寻梦 在广州流浪中磨练自己

http://sports.sina.com.cn 2007年08月09日11:00  东方体育日报

  实习记者 余晨洁

  0比5被新科世锦赛冠军马克·塞尔比零封,回族小伙儿杨擎天结束了自己本届上海大师赛的征程,至此,中国的八名外卡选手全军覆没。算上此前被斯蒂芬·李淘汰出局的中国香港选手傅家骏,进入第二轮的中国选手就只剩下了丁俊晖一个人。

  杨擎天10岁那年第一次见识到了那个叫“台球”的东西,偶然间在西安街边看别人打台球让年幼的他深深迷恋上了这些五颜六色的圆球,迷恋上了一杆将球击落球袋的快感。

  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早已无心向学的杨擎天不顾父母的反对,辍学一心一意地练习台球,之后在西安当地参加了他平生第一次的斯诺克比赛。

  故事的开头和丁俊晖有着许多的相似之处,但往后的情节就驶向了截然不同的轨道。

  尽管那次比赛名称和成绩杨擎天已经淡忘,但那次比赛之后他遇到了自己的启蒙老师。老师姓邢,圈里的人都管他叫“老铜”,因为他拥有一个叫“铜车马”的桌球城。

  那时,小杨擎天从早到晚几乎都泡在桌球城里练习,没有专门的教练指导,所有的技术都靠他自己模仿、揣摩。直到1997年,有人告诉他,如果想成为高手,就要到广州去。“当时有人跟我说广州有个‘成功路’,那里专门培养斯诺克选手。”16岁的杨擎天没有多作考虑,立刻收拾起包袱,兜里揣着平时在桌球城和人打球赢来的一千多块钱就踏上了南下的火车。

  “当时年纪小,也没有考虑很多,只是喜欢打球。”10年后回忆起这段往事,杨擎天对当年自己有些鲁莽的行动没有丝毫的后悔。他微笑道,“我刚到广州那会儿还发生了一件好笑的事情,我之前一直以为‘成功路’是一条路,其实它是一个桌球房的名字。下火车后,

摩托车师傅带我在广州城绕了好久好久才找到这个地方。”用“好笑”来形容自己背井离乡、初到广州时的遭遇,在杨擎天的心目中,似乎只要能和斯诺克相伴,其他一切的艰难险阻都算不上什么问题。

  “成功路”的老板叫金佳,杨擎天到的那天他正好带队到外地去比赛了,球房的教练做不了主,只能让杨擎天过一个星期再去找他们。没剩多少钱的杨擎天在广州又挨了一个星期,再次来到了“成功路”,老板还是没在,但他嘱咐教练试试杨擎天的水平。

  “那个教练让我和他们的一个队员打比赛,最后我3比4输了,但他们还是留下了我。”但留下来的代价是每个月他需要向桌球房交500元的吃住费用。“当时在那里打球的队员都是老板从全国各地的比赛中挑选出来的,所以在那里吃住、训练都不要钱,老板还发钱给他们。而我属于是自己找上门的,待遇自然不一样。”几乎身无分文的他想到了父母,他拨通了家里的电话,父母出人意料的支持给了他最大的鼓励。

  庆幸的是,500元的生活费,杨擎天只交了一次,“不到一个月,老板就找我谈话,以后不收我费用,每个月还给我200块钱让我买些日常用品。”

  “成功路”最终没能成为杨擎天的幸福终点站,这里只是他通向成功道路上的一个驿站。

  八个月后,由于种种原因,“成功路”关门,杨擎天开始了流浪生涯,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之后我就在广州的其他桌球房里玩。”

  1998年的全国台球锦标赛是杨擎天事业的转折点。在外围赛中,他以十连胜的纪录晋级排名赛。“第一次打全国锦标赛我就进入了16强。”杨擎天说他最难忘的比赛就是那次32进16的比赛,对手是四川的李建军。“一开始我0比3落后,比赛结束我4比3反超。”(当时全国比赛是7局4胜制)简单的只言片语中依然流露着他当时的骄傲。

  杨擎天:不能让全世界以为中国只有一个丁俊晖

  最大梦想是去英国训练 经费成为杨擎天留洋瓶颈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