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荔湾区擦亮“泳乡”品牌 展示西关风情取得新成效

http://sports.sina.com.cn 2007年07月25日06:20  广州日报大洋网

  广州市各区、县级市体育事业巡礼三

  ■ 本报记者 孙嘉晖 通讯员 陈建族

  “一湾春水绿,两岸荔枝红。”

  “水”对于荔湾区有着特殊的意义,因为这里错综复杂的水道,也因为这一方水土养育了广州老城区的“西关人家”。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极富人文气息的“西关风情”,让荔湾人勇敢而又智慧,他们坚韧不拔奋勇拼搏,力争上游。二十多年的奋斗成果,使荔湾区连续7届获得全国“游泳之乡”的称号;在去年的省运会上,来自荔湾区的游泳选手夺得6金、7银和8铜,积325分,占广州市游泳项目总分的32%。而该区“水陆并举,擦亮品牌”发展体育事业的思路与措施,更是让人耳目一新。

  做足“泳乡”大文章

  荔湾区水路纵横交错,历史上,天然的“富水”环境成为培养游泳健将最好的保障;如今,荔湾区仍然紧扣“泳乡”主题,继续打造这张名片。在去年的多哈亚运会上,荔湾区输送的周嘉威一举夺得男子50米蝶泳冠军,这也是广州籍运动员在该届亚运会上获得的唯一的一个单项冠军。

  荔湾区体育局非常注重体育场馆设施的建设、维护和效益。全区目前共有4处直属体育场馆。不论是体育场馆的数量还是规模,荔湾区在全市都名列前茅。

  说起荔湾区的游泳场馆和游泳池,区体育局副局长邓广全介绍,目前全区有50米标准泳池9处、25米标准泳池30处、不规则泳池达到70多处,大大小小的泳池遍布全区,星罗棋布。这正体现了该区全国“游泳之乡”的实力。

  荔湾区委、区政府领导非常重视发展水上运动项目。在去年的横渡珠江活动中,荔湾区共组织了14个方阵,人数达到653人,占横渡总人数的1/4。

  西关老区焕发新活力

  2005年底,荔湾区和原芳村区合并。据介绍,荔湾区以水上项目见长,而原来的芳村区则以重竞技著称,龙舟队是原芳村区的特色强项,两个区的合并可谓实现了“优势互补”,大大地增强了该区竞技体育的

竞争力。今年广州国际龙舟邀请赛,荔湾区获得传统龙舟比赛第8名,在近两年彩龙竞艳中获得两个一等奖一个二等奖的好成绩。

  在发展群众体育事业方面,区政府提出实施“一十百千万”群体系统工程,荔湾区体育局等部门和各街道社区积极组织实施。通过引导社会资金办体育,解决了资金缺口大的难题。

  全区体育经营单位共120个,体育经营面积约23万平方米,社会资金投入约8000万元,每年全区实现经营收入5000万元,创税656万元,解决就业岗位2000多个。

  西郊游泳场、羽毛球馆、荔湾体育场改造项目,共引进社会资金4500万元。同时,该区加强体育市场的依法管理和优化服务,充分发挥体育商会、专业项目协会的作用,为群体工作和体育经营者的合作和交流提供服务平台。

  去年,荔湾区专项拨款170万元,完成了21条健身路径、3个社区篮球场建设。

  “体教结合”取得新成效

  在荔湾区领导的高度重视下,进一步深化“体教结合”工作,与荔湾区教育局密切配合,完善体育后备人才业余训练机制,进一步调动了教练员开展业余培训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竞技体育水平。在市运会上,荔湾区已连续5届实现总分第一名,其中3届金牌总数第一。面对兄弟区、市的快速发展和崛起,荔湾区将本届市运会的目标定为“力争团体总分第一和体育道德风尚奖”。除了游泳这一传统强项外,荔湾区还有体操、射击和足球等优势项目。据介绍,广州射击射箭运动管理中心1/3的运动员来自荔湾区。

  第14届市运会,荔湾区近千名运动员将参加29个项目的争夺,参赛人数和参赛项目都位居全市之首。目前,荔湾区体育代表团的金牌数和总分均排在前3位。

  记者在荔湾区采访时了解到,该区体育局提出“四个体育”的新理念和措施,即和谐体育、创新体育、特色体育、效益体育,旨在促进体育事业更符合

科学发展观,更注重文化品位,更注重综合效益。

  记者走访荔湾区留下的深刻印象是:广东省体育强区,名副其实。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